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华灯高照,喜气洋洋。新华社邀请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中外各界人士一百六十多人欢聚一堂,共同祝贺夏庇若同志七十五岁寿辰和来华工作三十五周年。胡耀邦同志出席了招待会并当面向他表示祝贺,邓小平同志给他发了贺信,邓颖超同志向他送了花篮。  相似文献   

2.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 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志的老伴陈振翟同志写信,给北京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写信,打听他的究竟。不料,9月24日又得到了更坏的消息:王揖同志已于9月22日逝世了。信中并说,在他病倒之前,正在为筹  相似文献   

3.
10月下旬起姜椿芳同志病情加重,社内有些同志见着我,以为我会有所了解而问我:“姜老病情究竟如何?”,出差上海分社也有多位同志问及,使我感到不少同志真切挂念着姜老.12月12日我回京到社,有同志告,按姜老病势,不得不酝酿他身后的悼词,我一听之下忍不住一阵心酸,不意已到此地步,可是仍没有意料到他竟会走得如此之快,17日就去世了. 姜椿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是他坚强的事业心,是他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同志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战士。今年4月28日是他的殉难三十五周年纪念。李大钊同志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6日,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北京,时年三十九岁。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个杰出的中国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从事报刊活动,给报刊写文章,创办进步报刊;在党成立以后,他积极参加了创办党报的工作。李大  相似文献   

5.
1976年10月6日,我在这一天一过中午,就感觉到了不正常.汪东兴过一阵子就通过他的秘书把电话打到我的家里: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至汪东兴同志处;再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到汪东兴同志那里……  相似文献   

6.
1988年10月,民盟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2日下午,我陪伴赵超构、陆诒同志特地去木樨地,悼念原国家出版局局长、民盟中央参议委员陈翰伯同志,慰问他的夫人卢琼英同志。听卢大姐告诉我们翰伯同志逝世的情况。翰伯同志是1988年8月26日凌晨6时在北京逝世的,享年74岁。“文化大革命”期间,翰伯曾遭到残酷迫害。“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复出担任国家出版局局长。他为横遭践踏的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罗瑞卿同志逝世以后,报上发表了他的遗诗,深受群众欢迎。四川人民出版社立即向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同志约稿,任白戈同志也给郝治平同志写了信。郝治平同志八月二十六日回了信。九月十七日他们已收到罗瑞卿同志遗诗二十一首、遗照三张、手迹两张,力争尽快出版《罗瑞卿诗选》,以纪念罗瑞卿同志。下面是郝治平同志的信: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5月30日,上海解放仅3天时间。深夜,日理万机的陈毅市长突然接到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发来的密电,恳请他帮忙火速寻找一位名叫李静安的同志。说这位同志对于他而言极为重要,如活着一定要安排可靠的同志,火速把他护送到北平;如牺牲了,望尽可能找到他的遗体……  相似文献   

9.
应修人烈士,190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县赭山。他在1933年5月14日(当时任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到左联党团书记、作家丁玲同志家联系工作,适逢丁玲与潘梓年同志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走。他遭遇留守特务,奋勇拒捕,壮烈地跳楼,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他自幼失学,曾为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小平同志曾两次到承德考察工作。第一次是1964年10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与他一起来的还有罗瑞卿、杨勇等。那次主要是视察战备工作,在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下,小平同志在承德只做了短暂停留。1983年的8月22日,是小平同志的第79个生日。这天,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的他,在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高扬陪同下,来到承德。这是他第二次来承德。  相似文献   

11.
安孚麟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90年3月11日下午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使我陷入极大的悲痛,难以自已。10日下午,我同报社几位同志,还到医院看望过他,虽明知他病已不起,却万没有想到竟走得这样急促。孚麟同志是党的忠贞儿女,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在1948年春,参加了同党有密切联系的进步报纸——开封《中国时报·前锋报联合版》的工作,开始了漫长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同志很关心报纸工作。1月13日,他对本刊记者畅谈改进报纸工作问题。现将高扬同志的意见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13日《新民晚报》报道。8月22日上午,范敬宜乘车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路上,他看到了一辆红色私家车身披一幅大红标语“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于是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小平同志,别朱无恙》。无独有偶,1998年他曾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因误了班车,打的时,的哥让他带三条市政建设方面的建议。结果,  相似文献   

14.
黄苗子致傅璇琮信(1979年5月23日) 璇琮同志: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第一次寄书稿来时,金尧如同志知道,表示只要可用,就尽快给他出版。这样做将对国外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并说陈翰伯同志也同意他的主张。但书  相似文献   

15.
庞亮 《中国广播》2005,(9):38-42
今年9月28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无线电专家、中央广播事业局首任局长、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李强同志的百年诞辰、从1952年他转到外贸部门工作后,广电系统的人们对他的印象已逐渐淡忘。为缅怀李强同志的光辉业绩,本刊特约记者目前走访了曾经访问过李强同志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请他谈谈李强同志的革命生涯特别是对无线电和广播事业的重大贡献。下面是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8日下午,袁亮同志从电话中告知一个令人震惊的不幸消息:许力以同志今日凌晨去世了!这怎么可能呢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一向身体健康,步履矫健,思维也很敏捷。尽管他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言谈举止仍充满着灵动飞扬的朝气。  相似文献   

17.
(国内部分)4月2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康世恩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4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尉健行同志任北京市委书记,批准陈希同同志引咎辞去北京市委书记,他是因对北京市发生王宝森(北京市原副市长)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辞职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13日,是值得载入平泉县档案史志局大事记的日子。这一天,该局监察指导股股长路光文同志步入档案局工作整整三十年,他也是平泉县首个具有连续30年"档龄"的档案人。9月12日,全局17名同志围坐在会议室,畅谈人生价值、畅谈档案工作感受,气氛和谐而又庄重。1984年9月13日,年仅23岁的路光文被调入平泉县档案局工作。那时他风华正茂、血气方刚。面  相似文献   

19.
怀念袁小眉     
全国新闻出版战线先进工作者、湖北教育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湖北省编辑学会常务理事武修敬编审,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10月18日21时与世长辞。他在生前的6月份,曾于病榻上写下了《怀念袁小眉》一文,载1995年6月24日《新闻出版报》。他对出版事业的热忱与执著精神,对同志的深切情谊,以及袁小眉同志的高风亮节,于此可见一斑。我们特将该文予以转载,以纪念小眉和修敬同志。  相似文献   

20.
老新闻工作者四流同志于3月1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病重期 间,于 1999年 4月 28日,将一份遗嘱郑重地交给了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局的 领导。这是他 1988年写的,当时,他的夫人徐兑同志(曾是人民日报老编辑)尚健 在,未料及徐兑同志会先他而去。现在,我们将这份遗嘱和他的战友陈勇进同志 写的纪念文章,一并发表如下,这不仅仅是为了悼念,更重要的是为了向这位可 敬的老党员、老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他对党、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忠诚,学习 他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以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闻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