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运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从《企业会计制度》开始生效为标志,我国在运用稳健性原则方面已经和国际惯例接轨,实行了“广泛的稳健性”原则。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并将其运用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稳健性原则在资产界定方面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对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确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中,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提升、会计信息准确性可靠性的保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稳健性的本质,探讨了我国会计稳健性运用的现状,并提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确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中,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提升、会计信息准确性可靠性的保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稳健性的本质,探讨了我国会计稳健性运用的现状,并提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等相关的会计规范,介绍了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探讨了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会计原则有其两面性,对于不确定因素的判断有选择性、倾向性、主观臆断性;指出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所面临的客观风险,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认为在会计准则的整体运用中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为企业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了更为公允、真实的信息,这将给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投资者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存在经营风险,稳健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探讨如何正确的运用稳健性原则,使其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广泛运用,对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着重要作用。但因其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主观性的弱点,在运用该原则时应注意适度。  相似文献   

10.
在会计管理核算中,稳健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在企业会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当下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这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稳健性原则也应该科学合理,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1.
稳健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晔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11-112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财政部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下文将就稳健性原则及其在《制度》中的运用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会计稳健原则的含义,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方面的应用,以及稳健性原则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讲话与十四大精神为依据重新认识与正确评价稳健性原则的双重性;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存在稳健性原则的经济基础,而且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广东深圳经济特区与其他地区采用稳健性原则与否的两种不同实践,证明了稳健性原则对广东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试图建立的稳健性原则是参照国际会计堆则、结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有限稳健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讲话与十四大精神为依据重新认识与正确评价稳健性原则的双重性;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存在稳健性原则的经济基础;而且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广东深圳经济特区与其他地区采用稳健性原则与否的两种不同实践,证明了稳健性原则对广东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试图建立的稳健性原则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有限稳健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稳健性原则为企业应对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提供了有利工具,但在烟草企业中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首先阐述了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的合理性;其次,结合烟草企业经营和会计核算实际,分析了稳健性原则的局限性,提出了慎用此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稳健性会计原则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国银行业必须注意加强风险意识,注重市场监督,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会计制度中的稳健性原则郑波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学中的一项重大会计原则,也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但在我国,由于人们对稳性原则存在误解,因此长期以来在会计实务中一直没有采用。直到1993年7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才第一次对稳健性原则作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18.
会计稳健性对会计的影响极大,人们对它争论不断,它在我国的运用也不是一帆风顺。文章拟从会计制度设计层面把会计稳健性在我国运用的情况划分为四阶段分别进行探析,以便于人们对会计稳健性有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以便于运用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稳健性原则的内涵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稳健性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会计确认看,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看,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从会计报告看,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可见,稳健性原则面对不确定因素要采取“稳妥小心”、“过犹不及”的态度,这是其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土壤是市场经济环境,它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本能反应,这是其二。二者结合起来,构成稳健性原则的内涵。2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稳健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其基本要义是:“财产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即不预计财产的增值。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随后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  相似文献   

20.
会计稳健性原则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由来已久,主要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研究会计稳健性的方向和发生的规律.本文从管制、法律诉讼和税收以及企业契约这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分析阐述了笔者针对会计稳健性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