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加速淘汰HCFCs(含氢氯氟烃的一系列制冷剂)及逐步要求将GWP(全球变暖潜能值)值高的HFCs作为受控物质,六氟-2-丁烯已成为新一代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六氟-2-丁烯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对全球范围内的六氟-2-丁烯专利进行检索,围绕历年专利申请量、国家分布和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剖析国外公司专利布局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O_2气驱泡沫发泡剂CYY-1,并对发泡剂的进行室内评价。发泡剂水溶液的泡沫性能随体系pH变化而变化,在pH5~7时,泡沫性能差,当pH小于4或当pH=8~11时,起泡能力强泡沫稳定性好,且受温度、体系NaCl浓度和少量Ca~(2+)离子的影响较小。在岩心驱替评价实验中,所选取的体系进行泡沫驱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13.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硅酸盐水泥和自燃煤矸石细粉、粉煤灰等混合材料,采用预制气泡后混合的方法制备出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并研究了自燃煤矸石细粉、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对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自燃煤矸石细粉、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的增加,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2-乙烯-5-甲氧基-1H-吡咯并[3,2-b]吡啶(化合物A)、三氟甲烷亚磺酸钠、过氧化叔丁醇(70%水溶液)、四水醋酸钴、磷酸钾、无水乙腈为原料合成了2-(1-(过氧叔丁基)-3,3,3-三氟丙基)-5-甲氧基-1H-吡咯[3,2-b]吡啶(化合物B)。设计了正交试验来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化合物A与四水醋酸钴摩尔比100:10,化合物A与过氧化叔丁醇摩尔比1:5,反应温度75°C,反应时间10h。该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的合成收率为92.3%,纯度99%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的难题,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水泥、发泡剂、水料比和矿渣等不同因素对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泥水化硬化后的强度决定了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标号越高的水泥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越大,同时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发泡剂掺入量的增大而减小,其最佳掺入比例为5%,而水料比则对泡沫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最佳水料比为0.33,掺入适量的矿渣可以提高泡沫混凝土强度,每立方米添加矿渣不多于100 kg。该实验结果对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及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利用基于线热源法的热特性分析仪(KD2Pro)测试各类混凝土试件的导热系数,探讨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0%、30%、60%、100%)、不同水泥量(354.5kg/m3、433.3kg/m3和557.1kg/m3)对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通过对本试验结果的分析可知: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和水灰比的增大,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7.
2-氯-5-三氟甲基吡啶是许多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因此,对2-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多种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以氯化苄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少,容易工业化等优点,是一条经济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蛭石、泡沫、粉煤灰等掺料分别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等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掺合料的掺入量的最佳比例,使得混凝土达到良好的隔热性能。又通过各种不同比例的对比试验,分析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的规律变化曲线,得出掺合料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3-二甲氟苯为生产原料,通过溴代反应、甲氧基化、水解反应等流程得到4-氟-2,3-二甲基苯酚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氯化铝可使得溴素与2,3-二甲基氟苯充分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3-溴-6-氟邻二甲苯的纯度高于93%;通过反应参数的控制,可使在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作用下甲氧基化反应得到的3-甲氧基-6-氟邻二甲苯。转化率高于90%;最后通过水解3-甲氧基-6-氟邻二甲苯,经酸碱提纯、二氯甲烷萃取得到纯度高于98%的4-氟-2,3-二甲基苯酚。该工艺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温和、生成中间物纯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天水河谷阶地某地源热泵工程为例,基于岩土热响应的原理,现场进行了岩土导热系数测试,利用线热源模型分析和计算了测试数据,发现测试循环水温度与时间对数线性拟合程度较高,进而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竖直单U型地埋管岩土体导热系数2.33W/(m·℃)、热扩散系数1.67×10-6m2/s,流速为0.6m/s情况下,单位井深换热量达48.9w/m。导热系数推演过程表明:容积比热容取值会影响到钻孔热阻,对导热系数计算结果没有影响。而且随着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运行时间的变化,岩土的换热能力将受到影响,建议间歇式运行换热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薄膜的导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非金属材料氩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12/6 L-J势能模型,金属材料钨使用MEAM势能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非金属材料氩的导热系数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金属材料钨的导热系数结果较实验结果小1~2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自由电子导热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金属材料钨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申万意 《科技风》2012,(21):108
探索制备普拉格雷合成重要中间体2-氧-2,4,5,6,7,7a-六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的较优工艺条件,确定5-三苯甲基-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的制备过程中,最佳反应配比为正丁基锂:硼酸三丁酯:30%双氧水=1.00∶1.30∶1.30(物质的量比),2-氧-2,,4,,5,6,7,7a-六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制备过程中,用浓盐酸调溶液pH值至2~3,同温搅拌反应3h时,可直接得到产品。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革新》2014,(12):45-45
该复合纸集高导热、高强度和柔韧性于一体,厚度在10-100μm之间可控,面向导热系数高达800-1500W/m·K,是铜箔的2-3倍,拉伸强度达15-20MPa,是商业化柔性石墨纸的3-4倍,以90°夹角弯折6000次以上无断裂或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金刚石颗粒的导热系数对温度和颗粒尺寸的依存关系。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采用了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较长时间的热流自相关函数,并得到了导热系数的收敛结果。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颗粒由于尺寸的影响,导热系数低于体材料金刚石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导热系数出现一个峰值,该峰值点的温度小于体材料金刚石出现峰值点的温度;随颗粒尺寸的增大,导热系数增加,我们预测导热系数将在一定的颗粒尺寸时收敛于体材料金刚石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5.
冻土导热系数表征了冻土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冻土结构不同,导热系数不同。冻土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温度上升过程中内部结构时刻发生变化,从而导热系数时刻变化着。本文利用一种新型室内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冻土导热系数的快速测试技术,并通过改良稳态法,研究了温度上升过程中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所得导热系数变化曲线同工程实践经验相符。  相似文献   

16.
通过SVM(支持向量机)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孔隙率与土壤导热系数的关系,并建立了SVM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含水率与孔隙率建立的导热系数SVM的预测模型所预测出来的导热系数与试验所得的导热系数相差不大,可以作为确定导热系数的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有预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以4-氯-2-硝基苯腈为原料,在Fecl3及Fe粉催化作用下还原生成2-氨基-4-氯苯甲腈,然后在三乙胺盐酸盐的催化作用下与叠氮化钠反应合成5-氯-2-(1H-四唑-5-基)苯胺的过程,产品结构经IR、1HNMR、MS测定得到认证,含量达到99%,收率75%。  相似文献   

18.
有限长度的单层碳纳米管的导热系数是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NEMD)进行研究的,本文对导热系数与温度和直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研究了长度为24.5nm的具有不同直径-(6,6),(7,7),(8,8),(10,10),(15,15)的碳纳米管在温度范围为200-700K内的导热系数。值得注意的是单层碳纳米管的热导率在200-700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降低地越来越平缓。与小管径的单层碳纳米管不同,具有更大管径的单层碳纳米管具有更高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19.
<正>泡沫玻璃是一种近年来才广泛运用的多孔、保温、隔热型材料,他是以废弃玻璃为主要原料,以碳酸钙为发泡剂,H 3B O 3为助溶剂,Na 3P O3·6H2 O为稳泡剂经过阶段性的高温熔化、保温、发泡、冷却等操作制备出我们想要的泡沫玻璃。本实验分别研究了发泡剂CaCO 3的掺量以及烧制过程中的发泡温度对该泡沫玻璃的体积密度、吸水效率、气孔的开孔率、耐压强度、化学稳定性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传统防水堵漏方式大多选用EPDM/EVA基泡沫型遇水膨胀橡胶,无法适应遇水量变化,不能保证大遇水量情况下的防水堵漏效果。为此,采用亲水性发泡剂完成古建筑屋面的防水堵漏,对防水堵漏效果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气泡核的形成、气泡的膨胀、泡体的固化成型三个阶段形成亲水性发泡剂。将复合发泡剂作为实验用亲水性发泡剂,介绍了亲水性发泡剂制备材料和过程,通过遇水膨胀特性和失重损失率对配置的亲水性发泡剂进行评价。进行了亲水性测试试验、遇水量不同时亲水性发泡剂防水堵漏效果试验、亲水性发泡剂对古建筑屋面防水堵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亲水性发泡剂亲水性能佳,对变化的遇水量适应力较强,能够保证古建筑屋面防水堵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