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标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实验稿”相比,进行了重大修改。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特性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强调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本着面向成长着的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完成建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这一时期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主动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改革思想品德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教学模式要有所改变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  相似文献   

4.
今年秋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开始实施.在其精神指导下编写的《思想品德》教科书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新课标和新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积极应对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的新挑战.充分贯彻和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门课程的实施.必将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现在.摆在我们广大初中政治教师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在新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精神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中学政治课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那么,如何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高起点呢?也就是说.必须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全面实施。综观2012年山西、河北、河南三地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其在贯彻能力立意、走进生活、体验探究等方面已走在全国课改前列。回眸经典,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自然而然地被这种真实德育而打动。一、山西:体验的力量新课标强调学科教育的人文性与实践性,要求在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德育小情境为视角,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一、生活小情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以德育小情境为视角,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一、生活小情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实践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当前,思想品德学科要扭转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教师就应该在...  相似文献   

10.
梁战友 《甘肃教育》2009,(17):37-3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标准,怎样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09,(16)
随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新教材在河南省中小学的普及,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思想品德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1],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陈敏 《科学教育》2005,11(5):61-63
2003年5月,教育部制订并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中学政治课的课程改革融入到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标》提出“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在对旧课标的坚守中,新课标更加凸显了时代性和生活性,体现出强烈的与时俱进品格。宋其伟同志敏锐地捕捉课程标准变化,仔细地揣摩变化意图,对新课标核心理念从三个方面作了阐释,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必将在广大读者心里荡起层层涟漪,激发和引导读者展开对新课标核心理念的学习、探讨和研究,推动思想品德教学走向本真,走向价值引领。文章概括了新课标所作的三大调整,凸显了核心理念“核心”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标核心理念作了深度解析,就核心理念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作了理例交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第三部分为"课程内容",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在保持大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作了适当修改。修订后的"课程内容"与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相比,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完善,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调整1.新课标将"课程内容"部分诸表格板块前的目标删除了。这是为了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原目  相似文献   

17.
光明 《生活教育》2012,(5):13-15
为帮助准确理解新课标,部分课程标准修订组、学者专家对修订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和点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修订重点:具体课程内容条目的调整,涉及许多细微之处,有增有删,有丰富也有精简。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知识、态度、技能的关键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制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科课程标准》新课标,并陆续出版了新版教科书。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社会科是进行公民教育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本文就公民教育课程化的历史动因、价值取向和实施方法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海燕 《甘肃教育》2013,(24):45-4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当前,摒弃旧的教育观念.使思想品德课摆脱枯燥乏味的境地,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如何把握新课标理念,推进思品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许多思品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做好新课标背景下的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一、思想性"思想性"是思品学科最显著的特性。新课标指出,"思品学科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