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三驾马车之一",其小说《暴风雪》的创作既传承了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加入了后现代主义反讽、荒谬、夸张、颠覆、怪诞的写作元素。作家以独特的后现代视角尖锐地提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人性"与"道德"主题。作家对加林医生一类的知识分子的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描写展开反讽策略,使其荒谬性发挥到极致,同时对小说中人物的人性善恶重新解构,在善中存恶,恶中向善的永恒回归中不断探索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2013年当代俄罗斯作家波将金小说《任由摆布》译介中国。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自己大多数作品中所反映的一个基本主题:探索各种方式方法完善俄罗斯人。"瘾君子的心智迷走"是作家主要叙述客体,因而小说可以定位为社会心理分析小说。作家力求在主题和叙事者选取上标新立异,以独特视角思索当代社会历时境况。  相似文献   

4.
夏秋芬 《现代语文》2007,(11):81-82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是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都十分著名的作家,曾是"四十岁一代"作家的重要一员。本文以中篇小说《字母"A"》为例探讨马卡宁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及作品所关注的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5.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是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都十分著名的作家,曾是“四十岁一代作家”的重要一员。本文以小说《中和的情节》为例探讨马卡宁近期作品中独特的创作手法,即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日瓦戈医生》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主要描述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历史的重大事件与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尤拉与拉拉相逢的不同时空进行描述,作品中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小说空间的独特处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化"的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社会风貌,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在国内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发条橙》被视为当代经典。其运用后现代叙事技巧表现了一个有关人类社会的自由难题,其作品的哲学思考更是引人深思。从后现代语境切入,并通过叙事伦理角度分析伯吉斯在作品中一直思索的自由意志和道德问题,探究作品中道德始终高于一切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9.
赵昉 《语文知识》2007,(2):41-43
《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对维多利亚小说重构的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而受到关注。既往的评论多从小说形式探讨入手,切入其后现代主义倾向。本文试图在回溯古希腊"轻"与"重"的神话基础上,阐释由主人公所赋予作品的神秘性,并由此分析在"轻"与"重"价值重构的语境下,文本所表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成长小说创作开始于19世纪,巴赫金认为"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成长小说是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但成长小说文学元素在之前的经典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也有其他评论家认为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成长小说。无论如何,俄罗斯作家对于"成长"的关注有目共睹。浓厚的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圣经》文学中,上帝将信念、盼望、博爱这三样礼物赐予其信徒。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后传》中,有意安排作品人物缺失《圣经》信徒所拥有的信仰与盼望、行动以及善良与正义。这样的设计和布局若置于《圣经》文学的传统背景中加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缺失"背后隐藏着的深层内涵:战后美国社会已颓败的基督教信仰使人们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生存处于枯竭、尴尬和荒诞的状态。作家以《圣经》为参照,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缺失"对社会现实进行独特书写,用支离破碎的叙述语言将小说的主题意蕴加以凸显,彰显出后现代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可怜的KoKo》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作品,作者运用元小说的技巧,关注人物的叙述语言,并通过对语言的反省与思考对自我进行不断认识。小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观和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的作品《别尔金小说集》创作于1830年的“波尔金之秋”.这部全称为《故伊万·彼得罗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包括5篇小说:《射击》(10月14日),《暴风雪》(10月20日),《棺材店老板》(9月9日),《驿站长》(9月14日)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9月20日).作为俄罗斯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品之一,《别尔金小说集》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出一系列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贵族、外省地主、军官、小官吏、城市小手工业者等等,表现出小说主人公丰富、复杂的个体心态以及19世纪20年代群体的社会心理.其中,《驿站长》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由此揭开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形象系列的帷幕;表达了作家深刻的人民性和人道主义思想.所以说,《驿站长》就其文学史意义而言,在《别尔金小说集》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白雪公主》运用"拼贴画"创作手法对19世纪初德国民间童话《白雪公主》进行了全面戏仿和彻底解构。他的"拼贴画"创作手法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主要审美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作家热捧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今天,哈金却反其道而行,直接走向深广久远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致力于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创作"伟大的中国小说"。哈金笔下的人物具有普遍的救世情怀、反省意识和忏悔精神、爱的迷茫和无奈,其作品对于俄罗斯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佩列文的小说《昆虫的生活》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后现代作家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创作手法。一方面,二者都是采用异化的创作手法,将人变成昆虫,对生活进行变形,表现了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等。另一方面,佩列文又不同于卡夫卡,二者在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对此进行阐述,并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杨航  蔡殿梅 《英语广场》2020,(13):15-17
《最后一幕》是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写作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集。相比前作,小说以更加直接、幽默和怪诞的形式,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笼罩在《最后一幕》中,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形式侵蚀着普通大众,揭示了美国现实世界的病态化和荒诞化。本文从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叙事技巧等四个方面探讨《最后一幕》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以展示作品蕴含的当代美国混乱不堪、荒诞病态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黑色幽默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拼贴式的元小说叙事话语,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严肃、残酷的战争主题与戏仿手法的对比产生了荒诞、滑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者的反战思想和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绿帐》是当代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长篇小说作品,小说描绘前苏联四十年间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一群"持不同政见者"的命运。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隐喻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小说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