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马城子文化的界定和对辽东地区其他遗存的文化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城子文化在存续期间,与辽东地区及西北朝鲜的诸早期青铜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和受予关系。下辽河流域只能梳理出三种文化类型,即高台山文化、马城子文化和顺山屯类型。辽东壶文化系统区主要存在着三种文化,即辽南沿海区的双砣子三期文化、千山山地区的马城子文化和下辽河区的高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民族文化研究需求,对稀有剧种"耍孩儿"的历史与构成,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探源和科学解释.认为其渊源与早期道情、宋代说唱、元代小令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形态上则保留了某些中古特征.解释了"耍孩儿"独特唱法的本质属性及产生的地理人文原因,指出其具有仿生学的意义,在"非物质文化"中具有多方面的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与外来文化不断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中国文化获得了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与动因。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佛教传入和佛经汉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过程。本文考察了以"净"和"妙"为代表的构词语素在汉译佛经文献中呈现的新用法,这种新用法是受到佛教文化和以梵文为主的原典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并逐步渗透到中土文献中。佛教文化的传播与语言现象的变迁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以汉译佛经构词语素的演变为视角,不仅呈现了外来语与汉语的接触过程,也透视着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夏历  刘芳 《文化学刊》2011,(5):104-106
本文以近十年(2001—2010)产生的汉语新兴族词为研究背景,从中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裸X”、“被X”、“X控”、“X党”四组族词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语新兴族词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汉语新兴族词在产生与发展中,批量复制生产,颠覆、解构原有词语的语义内涵,对已有词语变异使用,使词语含义具有多元性、不确定性等,都展现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郭风岚无论是研究神话,还是追寻姓名与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回避不了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这类问题,因为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不仅是我们追溯姓名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们追寻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发生和发展进程的起...  相似文献   

6.
本期语萃     
《文化学刊》2012,(1):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恶搞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一些人电影电视、网络随笔、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戏剧表演、商业广告等方式对诸多的文化经典、历史人物、词语文字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演绎。"文化新论"和"文化新品"犹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文化经典和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对其进行篡改,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陈伟一 《职业圈》2008,(8):64-65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主要渊源于西方法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相似文献   

8.
任敏 《文化学刊》2023,(4):81-84
贝都因人是闪族人的一支,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傲立于亚洲和北非的沙漠之中。在贝都因人生活、生产活动及征服运动中,骆驼与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骆驼与马是贝都因人文化重要的承载者,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文明交往的文化符号。同时,骆驼与马共同构成了贝都因文化的历史缩影。象征人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考察人类社会、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基于此,本文旨在以象征人类学的视角探究历史上贝都因人与骆驼、马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考察游牧民社会文化的重要一隅,同时为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回归物本,人文生态”的价值意识与人类共识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主要渊源于西方法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相似文献   

10.
话说吴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远 《文化交流》2013,(1):6-11
吴越文化是春秋时期最早开发的吴国和越国统治期间所形成,又为后世所传承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 吴越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文化时期。而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为研究吴越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连宇 《文化学刊》2023,(4):166-169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可与肯定,是对未来本土文化发展的一种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是唯一没有间断传承古代文明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包括了音乐文化自信。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根基深厚、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几千年来深厚的音乐文化渊源和历史底蕴,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2.
林丹 《文化学刊》2010,(6):26-3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国家竞争中,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建立在国家文化、国家精神、国家环境、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国家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国家精神的吸引力、国家公民的创新力、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和对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辐射力等力量的总合。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吸引力、国家文化创新力、国家文化整合力和国家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发展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满意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协调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持续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市场生态文化"及其价值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市场生态文化"的产生、其价值内涵及其功能的发挥作出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有所实际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晋东南成汤崇拜的巫觋文化意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东南古上党地区的成汤崇拜是现代社会里原始遗风犹存的特殊民俗文化,其表现形态是神庙群落众多,扩布范围广泛,以阳城析城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成汤祭祀文化圈",包含着深厚的巫觋文化意蕴.这些丰富的原始文化意蕴是以男权为主导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渊源却是对殷商先祖——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承续.本项研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以"成汤祷雨"为论述中心,探讨成汤崇拜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丰富样态.我们认为研究成汤崇拜不应以现代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去诠释,而应以历史地理观念,把它置放到其产生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去解读,方可接近其发生发展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社区文化不可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应该包含着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家园文化"和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精神文化"等三方面,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油田社区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涵化",人们会想到许多类似的词语,诸如:"熔化""融化""溶化""消化""变化","文化""感化""教化""进化""汉化""西化""欧化""现代化""全球化""本土化",以及北京大学的校训"兼容并蓄"等等。这些概念与"涵化"相关,甚至都可能是"涵化"的一部分,但都没有"涵化"这一概念视野宏大,意义完整和丰富。例如,"文化"作为名词可以成为涵化的结果,作为动词(亦即通过传播影响他者使其放弃野蛮的生活方式,如放弃运用暴力解决冲突,采用对话处理冲突)  相似文献   

17.
胡德宁 《文化学刊》2015,(4):163-165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兴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借鉴世界各国积极正面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文章再提两岸语言微观对比研究问题,把微观的层次从词推进到语素和义素,并进行了实证性的初步研究示例,语素层面有"案"及由它构成的一组词;义素层面有"乡亲"和"表扬"等。最后从语言资源观下的两岸语言微观对比研究,微观对比与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发展,以及微观对比研究会带来什么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隋唐歌舞大曲是隋唐时期在汉代相和大曲及魏晋时期清商大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不仅继承了"大曲"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样式,发展了"大曲"这一歌舞体裁复杂、庞大的结构形式,更融入了大量隋唐时期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将隋唐歌舞大曲中折射出的种种中国传统文化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揭示隋唐歌舞大曲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