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黄振,柳仕超关键词拿破仑,大陆封锁,覆灭关于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和教训,我国史学界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所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大陆封锁政策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探讨,论述大陆封锁政策对法国和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并如...  相似文献   

2.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波拿巴为战胜英国而采取的军事性的经济政策,它在拿破仑帝国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自1806年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宣布实施对英国的封锁开始,到1812年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之前,法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敕令强化封锁,另一方面又通过武力征服和军事胜利后的外交谈判等手段不断扩大对英国的封锁范围,并最终发展为大陆封锁体系,而英国则针锋相对,采取各种措施与法国及其盟国展开了一场艰难而又持久的反封锁斗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形成、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以及封锁政策的失败 ,说明经济封锁也是一种战争行为 ,其胜负取决于交战国家的意志和实力。拿破仑无视法国经济实力大大落后于英国的客观事实 ,强行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并强迫欧洲各国屈从他的意志 ,其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我在北平上大学,创办过《小雅》诗刊,呼吁过国防诗歌,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对日寇的侵犯是颇为敏感的。但对瞿秋白在1935年6月18日的被害,却因国民党政府封锁新闻媒体,没有及时报道,是从当时新闻封锁的夹缝中透露出来的一点闪光。才获悉瞿秋白牺牲的。  相似文献   

5.
联合封锁战役是我军面临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种战役形态,就未来联合封锁战役中海军指探体系、指挥方式、指挥自动化及对空指挥问题作一探讨,它对我今后联合封锁战役指挥,发展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今后建立联合指挥部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对敌占岛屿纵深海域的远程火力封锁取得最佳效果,必须解决可靠的信息保障问题。章分析了远程火力封锁的特点和基本样式、远程火力封锁信息保障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提出了远程火力封锁目标信息保障和火力突防保障的具体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现实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未来联合封岛作战中我基地可能受到的潜艇封锁威胁,分析了敢方可能采取的封锁作战行动,指出我方应建立立体纵深的防御体系,并就有关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基地防御反潜作战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索我军联合封锁战役通信与指控系统的保障能力,确保联合封锁战役通信与指控信息的畅通,分析了我军通信与指控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军通信与指控系统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对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落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给英国,也给法国及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英国的反封锁斗争和欧洲大陆各国人民的抵制与对抗,致使大陆封锁政策以破产告终。它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持续升温的"张爱玲热"引发了对其小说《封锁》的普遍关注。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文本进行了解读。小说中营造的美学时空是我们解读这篇小说的全新视点。封锁中,常态与非常态时空产生强烈的参差对照,新传奇式的美学时空由此诞生。它无疑是张爱玲式的。只有深入解析张爱玲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这种美学时空,才能对她的作品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封锁时期的车厢在张爱玲笔下构成了一个奇特的异质空间,不同于以往的压抑空间书写,作者在这个空间下建构了吕宗桢与吴翠远的爱情传奇。结合空间理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封锁意象,文章第一部分将着重分析封锁下的车厢如何成为一个异质空间;其次将重点探讨在这个异质空间下的文化反抗,分为三点:焦虑释放,爱情传奇,模糊道德;最后通过封锁的“瞬时性”特点来分析作者想象空间的失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应对1948年柏林封锁的政策讨论和决策过程。面对苏联封锁,以克莱为首的柏林美国当局和以杜鲁门为首的华盛顿政府分别进行讨论,相互交换意见,最后杜鲁门总统做出留在柏林,进行空运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用她惯有的手法,特殊的比喻,写了一个精炼得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这故事因封锁开始而开始,因封锁结束而结束,这是一个"不近情理的梦"。本文试从作者所采用的陌生化叙述手法入手,分析解读《封锁》中所诠释的现代人生的庸常与渴望。  相似文献   

14.
人生来具有创新潜质,这种潜质得到唤醒、保护与促进,人便具有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潜质的唤醒、保护与促进通过学习实现,学习通过教育实现,因为教育的应然本质是设计为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应然是理想,实然是现实。在现实语境中,教育经常沉沦为压迫与封锁,而压迫只能扼杀认识能力,封锁只能扼杀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扼杀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即是扼杀创新能力;教育一旦沉沦为压迫与封锁,便无法达成创新品质。要达成创新品质,教育不能是压迫,只能是解放;不能是封锁,只能是开启。  相似文献   

15.
铁道线路封锁拨接施工是铁路既有线上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拨接前配轨的精度是直接关系到拨接能否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的关键环节,它在既有线的封锁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南方某铁路干线的一个站场改造封锁拨接施工的配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7.
每每讲到张爱玲的《封锁》,就想起那个比喻“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往前移──”。这句话总提醒着我,让我对生活多一层警醒。《封锁》要写的其实不是封锁时的故事,她要写的,她真想表现的是“封锁”外的那些东西,那些细节,而封锁中的故事,不过是个陪衬。封锁了,电车里的一群人中,“零零落落也有人说句把话”,有人“下结论道:‘总而言之,他别的毛病没有,就吃亏在不会做人。’另一个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说他不会做人,他把上头敷衍得挺好的呢,’”又有“长得颇像兄妹的中年夫妇…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入选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小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期间的上海,空袭警报拉响,道路封锁,华茂银行的会计吕宗桢与大学英文助教吴翠远在封锁的电车上相遇,通过交流,两人在非常态的环境下真情流露,产生了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却随着封锁的结束而自然结束,一切又都回到常态生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创作中言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话语本身又包含着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透视性的话语还是遮蔽性的话语,都可以给读者留下多维度的解读空间,张爱玲的《封锁》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本文从小说人物的言语出发,探讨《封锁》中独特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