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看到《新闻与写作》,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之后,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当时学习科目较多,任务繁重,但我却怎么也放不下《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不仅指导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学术动态,还帮助我拿起笔也学着写些短小的消息。当时我是安康市二中办的《一川》文学刊物的主编,很需要提高自己本身的写作、鉴赏与编辑能力,我自然将《新闻与写作》当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新闻与写作》刊物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有当今名家的杰作,也有时下新闻佼佼者的力作;尤其是栏目设置丰富、合理。像每期的封面,几乎登的都是上乘…  相似文献   

2.
不是廉价的吹捧——《新闻与写作》目前已成为我们电大新闻专业学员最喜爱的两本刊物之一。我们是85级电大新闻专业的学员。目前,除订阅《电大文科园地》以外,《新闻与写作》是我们订阅的学习书籍中份数最多的一种——全班35人,共有16人订阅,大伙儿议论了《新闻与写作》,首先,认为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电台编辑室内,看见《新闻与写作》这本刊物,便顺手翻了几页,感到这本刊物不错,并要了一本。回家后,细细阅读,真有点爱不释手。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业余报道工作已有8年历史,也曾订阅过不少有关新闻业务知识杂志。虽说这些杂志办得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新闻与写作》却有自己的特点。我虽然已经打电话到邮电局补订了下半年的《新闻与写作》,但心里非常遗憾与《新闻与写作》见面太迟。我热爱新闻报道工作,并将大部分所得稿酬用以订阅报刊杂志,其中多属新闻业务知识。我很愿长期订阅《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杂志创刊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刊物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同仁的喜爱;大家在紧张工作后宝贵的闲暇中,信手翻开《新闻与写作》,那宏观在宇的理论文章,那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那聚沙成塔的工作经验,每每会使人有满足的收获;不论是资深的编辑记者,还是初入门的基层通讯员,碰到一起时常常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从《新闻与写作》中得到的启发、帮助和鼓励。作为新闻界的一分子,一个经常从《新闻与写作》中汲取营养的读者,自然而然对《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充满着意料之中的希望。如何界定一本新闻界的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5.
从《财经》封面报道看期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封面报道是期刊媒体新闻价值的体现,杂志在做封面文章时必须考虑到其新闻价值,凸显其编辑特色。《财经》作为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财经类刊物,从创刊到现在始终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理念,以权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是受读者喜爱的刊物。 在有的新闻刊物热衷于以纪实作品、秘闻轶事之类的作品吸引读者的时候,《新闻与写作》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突出自己的特性,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它的特色。不同的刊物联系不同的读者群。《新闻与写作》联系的是有志于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9,(3):9-9
25年间,新闻业务刊物从最初的几份,发展到现在数量众多,但刊物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要评价,《新闻与写作》无疑是一流的。这个刊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学界和业界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业界有一批不错的杂志,学界也有一批很好的杂志,但同时能在业界与学界搭起很好桥梁的为数不多,《新闻与写作》算一个。《新闻与写作》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我想主要因素有三个:  相似文献   

8.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山东苍山县三合乡中心学校陶钧:《新闻与写作》是一份严肃的刊物,它的格调很高,给生活以启迪,给人生以指导。我开始写稿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得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仔细阅读起来。《新闻与写作》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在这位导师的指引下,我的稿子便一篇篇发表了,今天我又在省级刊物上发了一篇,这不禁想起我的这位良师益友,我应该与他同享成功的喜悦。以后不管我经济多么拮据,我都会与你同行。你永远是我前进的拐杖。特别感谢彭朝丞同志,他撰写的“新闻标题写作”栏目让我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11.
菏泽市报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给编采人员订一份《新闻与写作》,并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必备材料。1990年11月14日,编辑部就如何学习运用好《新闻与写作》,召开了一次由部分编采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下面是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一、《新闻与写作》是编采人员的必读之物要闻部主任程凤斌: 市报自1980年创刊以来,相继为编采人员订阅了《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等新闻业务刊物。我一直比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的四位编辑,从“四封”到刊页,从标题字号的选择到灵活的小插图,无一不在用心之中。使刊物具有欣赏和保存价值。刊物的内容与刊物的形式完美的结合。 《新闻与写作》受到广大业余通讯员和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赏识,把刊物视为提高新闻采写能力的良师益友。雪片  相似文献   

13.
恭喜!恭喜!     
新闻学,乃是一门尚未完成的科学,因而许多刊物探讨其规律与写作技巧,故名之为新闻刊物。创刊五载、出版六十期的《新闻爱好者》,和北京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成才》、《新闻与写作》、上海的《新闻记者》等新闻刊物,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用数学模式,可以这样标示: 新+闻+引起读者爱好=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15.
八月二十日,首都新闻学会新闻刊物学术研究组召开适应新闻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钱辛波、秘书长何光先以及《新闻战线》、《新闻学刊》、《新闻与成才》、《新闻三昧》、《新闻与写作》、《光明日报通讯》等首都二十多家新闻刊物编辑部(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主要由《军事记者》杂志主编金为华同志介绍了办刊经验,钱辛波等  相似文献   

16.
文汇报高级记者吴培恭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改革与创新》,已由文汇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吴培恭长期紧密联系新闻工作实践研究新闻传播理论,撰写了《新闻的求索》、《人物报道写作》两本专著,并在全国各地新闻刊物上发表了350多篇论文。这本集子精选了其中50多篇论文,作者提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由于文化功底浅和以前接触新闻不多,新闻写作水平提高不快,写了许多新闻稿件,命中率却不高。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新闻与写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阅了它。从收到第一期刊物开始,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刊物里不仅有丰富的新闻理论知识,而且有实例讲解,对我们初学新闻的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  相似文献   

18.
8月20日,首都新闻学会新闻刊物学术研究组召开适应新闻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新闻战线》、《新闻学刊》、《新闻与成才》、《新闻三昧》、《新闻与写作》、《光明日报通讯》等首都二十多家新闻刊物编辑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钱辛波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上,主要由《军事记者》杂志主编金为华同志介紹了办刊经验,与会同志认为这个经验对指导办好新闻刊物是非常实际、管用的。钱辛波同志在  相似文献   

19.
感谢与祝愿     
《新闻与写作》的十年,是编辑部同仁辛勤耕耘的十年,是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年,是刊物不断获得读者赞扬的十年! 《新闻与写作》是为广大新闻爱好者提供写作、语法、逻辑等知识的园地,是进行新闻写作教学的函授教材;是传授采访、写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今年,矿党委宣传部为我们基层报道组订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到手里,我们几个通讯员争相传看,一致认为《新闻与写作》办得很有特色。特色有三: 一、内容充实。除了详细具体地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知识外,还设有“视听之友”“美学漫谈”“知识与趣味”“大众传播媒介简介”等栏目。贵刊把新闻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