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微小形变的放大演示可形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设计制作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能够生动说明问题即可.笔者用简易装置达到了目的:250ml玻璃瓶一个、毛细玻璃管一根、橡皮塞一块(图1).设计优点在于简单、巧妙、可一物多用,利用玻璃瓶及其内封存(可用液体封存)的空气或液体的传感作用(感知温度和形变张缩)可说明许多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劲松 《教学月刊》2002,(12):58-58
高中《物理》教材有一个“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找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塞上。用手按压玻璃瓶,细管中的水面就上升;松开手,水面又降回原处。我们通过细管中水面的升降就可以推知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得出所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新教材(试验用)第一册第一章中,新增加了一个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书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是让一束光通过一组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来放大桌面受压所产生的形变,但对所用仪器并未作具体说明,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演示微小形变的装置。1实验装置这套  相似文献   

4.
精致的玻璃瓶、华美的信笺和热情洋溢的语言,都表达了你浓浓的爱意,因为你相信那个美丽的传说……把你的思念写下来,封存存玻璃瓶中,放归大海,你心爱的人便会知道你的思念,来到你身边。只是……  相似文献   

5.
有文章为了证实“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不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就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为了演示浮力产生于液体压力差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一个剪去底的塑料高检瓶倒置,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上.向瓶内注入水如图1所示,虽然软木塞排开一定量水,但并不浮起,说明不受浮力作用. 然后,用瓶盖将瓶口盖上(或用手掌堵住瓶口),让从细槽流出的水聚积在木塞底部,使其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木塞一下就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我们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文献[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和准确,其实验设计思…  相似文献   

6.
【知识体系】6个物贸的检验、鉴别与推断7.物质的分离与杂质的除去【内容辅导】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一)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1.加热用的仪器(1)试管可盛放少量固体、液体和收集气体,以及作反应容器。可用于加热固体和液体。(2)烧杯用于固体溶解和作反应容器以及加热液体,加热时要放在石棉网上。(3)烧瓶常用作反应容器,可加热,加热时要放在石棉网上。(4)蒸发皿用于液体蒸发、浓缩,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容积2/3。(5)燃烧匙用于盛放少量固体可燃物作燃烧实验。(6)对损用来灼烧固体。2.取用液体的仪器问)星商用…  相似文献   

7.
a.制作材料:白炽灯泡一只、白色锥形玻璃瓶一个、黑色锥形玻璃瓶(用碳素墨水涂)一个、直径3mm弯形玻璃管2根、带插头的导线一根、30cm×12cm×1cm木板1块、红色水30mL。外壳用30cm×20cm五层板一块、20cm×12cm五层板2块,(此3块层板亦可用平板玻璃),30cm×12cm五层板1块、30cm×20cm平板玻璃1块。b.制作方法:将2根弯形玻璃管衔接在黑、白锥形玻璃瓶口密封,各渗入15mL红色的液体便于观察。在木板(代底座)的中心安装一只60W的白炽灯泡,并在灯座左、右侧的木…  相似文献   

8.
1选用材料1)无色透明的大塑料瓶一个(如大的饮料瓶)。2)透明的直径为15mm(能顺利通过大塑料瓶口为宜),长为50mm的小塑料瓶或小玻璃瓶一个,并自配一个合适的橡胶塞(如眼药水瓶去掉瓶嘴或自带瓶盖的针药水瓶)。3)小金属螺帽一颗。4)长度为小塑料瓶的1/3且直径小于3mm的红色硬质橡胶管一节。2制作方法1)把小金属螺帽嵌入小塑料瓶的橡胶塞上(可烧红后嵌入,也可将橡胶塞去掉部分而嵌入,目的在于能使小塑料瓶或小玻璃瓶能在水中保持直立)。2)从橡胶塞中心打一小孔后,将红色硬质塑料管(红色便于观察)从中插入…  相似文献   

9.
浮力     
《物理教学探讨》2009,(7):72-79,158,159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1)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上浮、下沉的过程中和处于悬浮、漂浮的状态时都受到浮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章中有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棉纸把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并说明缝衣针被水的表面托住的原因.许多学生甚至有的教师都认为缝衣针是受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而平衡,使缝衣针被水的表面托住,并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受力图;也有些教学资料上说缝衣针是受到了重力、浮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平衡,其受力如图2所示.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妥的,缝衣针并没有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也没有受到浮力作用. 我们知道由于液体表面层(即液体限空气接触处的薄层)里分子的分布密度比液体内部的小…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科学、安全、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a.防倒吸。①在吸收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如用水吸收NH3,HX)或蒸气(如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时,为防止因气体大量溶于液体,而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使实验失败,常需设置防倒吸装置,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图1所示的装置。②在用酒精灯加热制气时,若有导管插入液体中净化或收集气体,在熄灭酒精灯前,一定要先把导气管从液体中取出,以防熄灭酒精灯后,装置内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也可在前面加防倒吸装置(图1e或图1f)。b.…  相似文献   

12.
1土壤侵蚀的相关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流水的坡面侵蚀实验,可以探索影响流水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坡度、土质、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实验材料长方形盒子两个(不要太深)。漏斗一个,小桶两个(或带漏斗的玻璃瓶两个),筛网两个,洒水壶(或在底部均匀轧有小孔的空罐头盒两个  相似文献   

13.
宗桂红 《物理教师》2010,31(11):29-29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需要做气体对外做功的实验,用来说明气体做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会降低的道理.传统实验装置(如图1)是在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将瓶口塞紧,然后用软管连接好打气简和玻璃管,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7页“做一做”小实验中的显示微小形变装置:取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只显示用手挤压玻璃瓶,容积减小情况,易使学生形成瓶受挤压时容积一定减小的定论。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演示方法,说明瓶受挤压时容积减小的情形,也有受挤压时容积增大的情形。a.制作。取一个扁形玻璃瓶(酒瓶或药瓶),配一个插有细长毛细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先在瓶内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溶液,然后用插有毛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装置如图1所示。b.演示。①双手四指与拇指挤压玻璃瓶的宽面,会发现细玻璃管内红色液柱上升。用…  相似文献   

15.
1 弹力的产生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一要有接触;二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环保储溴瓶     
王佳 《科学启蒙》2008,(Z1):27-27
目前,实验室里所使用的易挥发性液体储液瓶,都是瓶口朝上的普通玻璃瓶。储液瓶瓶口大,在不装满液体时内部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用这样的玻璃瓶储存挥发性液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题目,即当一个物体浸入容器中的液体时,容器中液体的液面会上升,从而使液体中各点的压强均发生变化,由此引出许多相关问题。其实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利用一个极其重要的关系,若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为、V排,容器横截面的面积为S(上、下均匀),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则二者满足的关系是V排=S△h。下面进一步说明这一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9岁那年暑假,卢驭龙和几个小伙伴经常跑到医院外面的垃圾场玩。垃圾场里堆满了用过的输液管、注射器等医疗废品。他们最喜欢收集的是那些玻璃瓶子,因为里面残留的液体洒在地上可.以冒出很多泡泡。有个爸妈在医院_L工作的伙伴告诉大家,玻璃瓶中的液体是化学药水。有人提议:“咱们比赛,,谁找的药水多,谁就是咱们的头儿!”大家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19.
水涨船高     
“水涨船高”通俗地说出了“水涨”与“船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在物理中比比皆是,液体的沸点随着液面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是其中一例,而教材和一些物理课外书籍上一般都用注射器、气筒、抽气机等作为例子,但生活中常见的增大(减小)气压使液体的沸点升高(降低)的实例不是通过“外加(外减)压强”,而是“自加(自减)压强”,举二例说明.1.酒精的沸点是78℃,但酒精温度计上的刻度有100℃,这是为什么?解析液体的沸点与液面气压的高低有关,酒精温度计的酒精柱上方虽然原来是真空,但由于酒精的蒸发,已有一…  相似文献   

20.
“鸡蛋穿瓶”实验山东临清工业学校(252600)孙洪发一.实验方法:左手持一圆口玻璃瓶,右手持一个用化学药品处理过的生鸡蛋.要求:生鸡蛋的最大直径应明显大于玻璃瓶口直径.然后,将鸡蛋向玻璃瓶里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右手慢慢用劲挤压鸡蛋外径最大处,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