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与苏童的早期作品相比,《黄雀记》在延续香椿树街成长主题的同时,叙事艺术上也出现了多处重要的变化。苏童淡化了之前小说一味"残酷"的主旨,将小说写作的重心转向与冷酷紧紧纠结在一起的温情与宽容。在小说时间的选择上,苏童把小说的时间背景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到20世纪末,这是苏童试图准确表现当下现实生活的尝试。由于苏童对当下性的刻意追求,造成小说叙事时间的人为拉长,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显得平面和单薄。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苏童小说个性标签的文学景观"香椿树街"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界近年来开始关注文学的治疗功能,对文本的文学治疗功能探讨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以文学治疗的相关理论,分析苏童的新作《黄雀记》的叙事特色:叙事主体是精神病患者;叙事内容是创伤性体验;叙事效果是文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苏童是一位有独特文学表现风格的当代小说家,其文学叙事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术,本文试图在对其小说的阅读、分析中,宙视小说叙事的美学表现形态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王干、费振钟发表第一篇评介苏童的文章至今,苏童小说的接受研究已走过了30个年头,并因之形成了苏童小说的接受研究的四个视阈——先锋、历史、女性、南方。"先锋"是苏童小说最先得以展示并获得接受者呼应的视阈,其中"意象"和"叙事实验"两大视野成为既定视野,"先锋"也由此成为了文学史对苏童的最初定位;"历史"是学者们就苏童小说中的历史与个人、历史与现实、历史欲望学等命题展开的期待视野,有待进一步深化;"女性"是对苏童小说创作的"红粉情结"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视野的丰富与开拓,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南方"不仅是苏童接受的既定视阈,而且还开启了诸如"叙事空间""小说地理"等新的期待视野。当然,接受研究中与"历史"相关的如"现实问题"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众多当代作家中,苏童是比较超验的一位,其小说致力于故事与叙述技巧的和谐,以较为诗性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使得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本身,并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建立起苏童的叙事王国。短篇小说可谓是苏童叙事美学一大功臣,这里仅选取2008年出版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第五卷《垂杨柳》中几个短篇为例试做分析,借以感味苏童短篇小说唯美精湛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7.
苏童小说《米》讲述了一个城市流浪者的故事,其叙事始终把个人生存故事置于家庭的境遇空间之中。苏童以家庭作为人物的伦理情境,通过爱的缺席、恶的生成呈现了其家庭式"伦理情境"的独特文学想象空间。通过这样的伦理情境,苏童引领着读者对人生存境遇进行反思和拷问。  相似文献   

8.
叙述学理论的诞生摆脱了单纯的叙事作品研究的禁锢,把叙事作为一种文学表现的方法论独立出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叙事群体,超越了文学的题材界限,重视对叙事本身的理论性研究。文章旨在以叙述学研究的两大层次——结构与话语层次为理论根基,对小说与影视两种不同叙事题材的异同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10.
以《画皮》为例,从戏剧化叙事和奇观化叙事两方面探讨主流商业电影的叙事策略,证明《画皮》最终以民俗风情奇观叙事、明星奇观和人情、人性奇观叙事代替了好莱坞魔幻大片的场面特效奇观叙事和性与暴力的奇观叙事,完成了《画皮》从鬼魅故事到"东方魔幻"电影的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