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4年,康有为来桂游学时作有《桂学问答》,其所说之桂学,指在桂讲学,其所倡之学,即变法维新之学。康有为之桂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桂学大不相同,却不经意间透露出广西特别是桂林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在某个时期往往能得风气之先。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广西的文化自觉意识处于蛰伏状态,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地域文化之学的兴起,桂学这一概念得到了广西学者的倡导和发扬。此之桂学,是指广西地域文化之学,旨在探究广西文化之特质与文化积淀,培育广西的文化品牌,宣传广西的文化资源,提升广西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广西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广西文化自觉的必然诉求。学之兴盛,在乎其人,桂学及桂学研究的能否深入发掘和开展,有赖于广大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此,编辑部特组发这组关于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发展的笔谈,对桂学之内涵、外延,研究之目标、方法等展开讨论,以期引发学术界对桂学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并与广大学术界同仁共勉之。  相似文献   

2.
1894年,康有为来桂游学时作有《桂学问答》,其所说之桂学,指在桂讲学,其所倡之学,即变法维新之学。康有为之桂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桂学大不相同,却不经意间透露出广西特别是桂林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在某个时期往往能得风气之先。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广西的文化自觉意识处于蛰伏状态,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地域文化之学的兴起,桂学这一概念得到了广西学者的倡导和发扬。此之桂学,是指广西地域文化之学,旨在探究广西文化之特质与文化积淀,培育广西的文化品牌,宣传广西的文化资源,提升广西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广西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广西文化自觉的必然诉求。学之兴盛,在乎其人,桂学及桂学研究的能否深入发掘和开展,有赖于广大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此,编辑部特组发这组关于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发展的笔谈,对桂学之内涵、外延,研究之目标、方法等展开讨论,以期引发学术界对桂学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并与广大学术界同仁共勉之。  相似文献   

3.
1894年,康有为来桂游学时作有《桂学问答》,其所说之桂学,指在桂讲学,其所倡之学,即变法维新之学。康有为之桂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桂学大不相同,却不经意间透露出广西特别是桂林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在某个时期往往能得风气之先。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广西的文化自觉意识处于蛰伏状态,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地域文化之学的兴起,桂学这一概念得到了广西学者的倡导和发扬。此之桂学,是指广西地域文化之学,旨在探究广西文化之特质与文化积淀,培育广西的文化品牌,宣传广西的文化资源,提升广西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广西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广西文化自觉的必然诉求。学之兴盛,在乎其人,桂学及桂学研究的能否深入发掘和开展,有赖于广大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此,编辑部特组发这组关于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发展的笔谈,对桂学之内涵、外延,研究之目标、方法等展开讨论,以期引发学术界对桂学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并与广大学术界同仁共勉之。  相似文献   

4.
1894年,康有为来桂游学时作有《桂学问答》,其所说之桂学,指在桂讲学,其所倡之学,即变法维新之学。康有为之桂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桂学大不相同,却不经意间透露出广西特别是桂林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在某个时期往往能得风气之先。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广西的文化自觉意识处于蛰伏状态,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地域文化之学的兴起,桂学这一概念得到了广西学者的倡导和发扬。此之桂学,是指广西地域文化之学,旨在探究广西文化之特质与文化积淀,培育广西的文化品牌,宣传广西的文化资源,提升广西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广西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广西文化自觉的必然诉求。学之兴盛,在乎其人,桂学及桂学研究的能否深入发掘和开展,有赖于广大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此,编辑部特组发这组关于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发展的笔谈,对桂学之内涵、外延,研究之目标、方法等展开讨论,以期引发学术界对桂学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并与广大学术界同仁共勉之。  相似文献   

5.
1894年,康有为来桂游学时作有《桂学问答》,其所说之桂学,指在桂讲学,其所倡之学,即变法维新之学。康有为之桂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桂学大不相同,却不经意间透露出广西特别是桂林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在某个时期往往能得风气之先。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广西的文化自觉意识处于蛰伏状态,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地域文化之学的兴起,桂学这一概念得到了广西学者的倡导和发扬。此之桂学,是指广西地域文化之学,旨在探究广西文化之特质与文化积淀,培育广西的文化品牌,宣传广西的文化资源,提升广西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广西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广西文化自觉的必然诉求。学之兴盛,在乎其人,桂学及桂学研究的能否深入发掘和开展,有赖于广大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此,编辑部特组发这组关于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发展的笔谈,对桂学之内涵、外延,研究之目标、方法等展开讨论,以期引发学术界对桂学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并与广大学术界同仁共勉之。  相似文献   

6.
桂学最早是100多年前由康有为提出的,1894年他在桂林写的《桂学答问》和《桂学答问序》可视为桂学的先声。桂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桂林学,广义是广西学。界定桂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处理好与广西文化研究和壮学研究的关系,明辨异同。  相似文献   

7.
桂学最早是100多年前由康有为提出的,1894年他在桂林写的《桂学答问》和《桂学答问序》可视为桂学的先声。桂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桂林学,广义是广西学。界定桂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处理好与广西文化研究和壮学研究的关系,明辨异同。  相似文献   

8.
桂学一般被认为是广西文化研究的代名词、广西学术的别称,是关于广西的学问,可与藏学、徽学、湘学等学术相提并论。桂学概念经过多年酝酿后于2009年正式提出,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学者们普遍希望通过桂学研究,达到提  相似文献   

9.
广西特色优长学科研究是桂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其成果自然归于桂学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研究学科得到扶持、迅速生成,成果丰厚。包括广西地域民族文化研究、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广西文学史研究、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研究、花山文化研究、广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以及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法战争史研究、桂系史研究、方志理论研究、广西考古研究等等。广西特色优长学科十一个方面研究成果表明,桂学不是主观臆造的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和民族色彩浓郁、多学科交相辉映的学科体系。从这十一个广西特色优长学科研究的视角观测桂学,可以看到桂学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广西特色优长学科研究是桂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其成果自然归于桂学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研究学科得到扶持、迅速生成,成果丰厚。包括广西地域民族文化研究、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广西文学史研究、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研究、花山文化研究、广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以及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法战争史研究、桂系史研究、方志理论研究、广西考古研究等等。广西特色优长学科十一个方面研究成果表明,桂学不是主观臆造的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和民族色彩浓郁、多学科交相辉映的学科体系。从这十一个广西特色优长学科研究的视角观测桂学。可以看到桂学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桂学应该有这样的三重境界:广西的桂学、中国的桂学、世界的桂学.桂学研究要追求这样的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气象.拓展桂学研究的多民族视野,不是将桂学等同于民族学和民族史,而是要研究多民族在广西这片地域所发生和形成的心理、行为、风习及历史,这种心理、行为、风习及历史与本民族在其他地域所呈现的有所不同,因而是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广西特色,这就是桂学所应研究的课题.拓展桂学研究的多民族视野,还包括在研究某一民族课题时的多民族维度,即应考虑某个民族文化的多民族影响和交融的因素.多民族视野,才能确保桂学研究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真理性.  相似文献   

12.
桂学研究的兴起需要理论支撑和学理依据,学界应该高度重视桂学的理论建设与学科建设,重视对桂学自身的元研究及其理论系统与构成形态的研究;同时,也应该对桂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性、概括性、反思性研究,在桂学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桂学的崛起,促进广西文化自觉向学术自觉提升。  相似文献   

13.
桂学研究是在广西文学研究、区域文化研究、区域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地方之学,文学研究是桂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研究特色和优势所在,因此,在文学研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上,夯实桂学研究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十分重要,建构区域文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及其广西文学研究系统更为重要,既推动文学研究的理论实践创新,又促进广西文学及其文学研究的发展,更提升桂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桂学并不等于人们常说的八桂文化,它是对八桂文化(或广西文化)的总体概括和研究;是广西多种文化类别的抽象概念,是广西文化的学术总称,它不等于广西文化,但又包含广西文化,它研究的是广西文化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桂学研究应侧重在广西的历史文化与广西文化历史底蕴的研究、广西文化的地域特征研究、广西各个文化门类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及时代特征研究、广西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研究。桂学研究必须明确桂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理清桂学研究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调查和学术研究,充分摸清广西的文化家底,奠定桂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基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提高学界与社会对桂学的认知和认同度,组织队伍,培养人才,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争取社会的广泛参与,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和支持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广西文化研究在长期积累基础上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区域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研究格局,形成文化研究优秀传统与区域文化研究发展势头;以桂学的学科、学术、学派的研究指向和目标,进一步推动广西文化研究向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学方向发展,夯实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成为桂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建构的重要内容,以成为广西文化研究拓展深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桂学研究价值始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桂学研究是弘扬区域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广西社会进步的一项基础工程。其研究的内核价值,是通过文化研究为始端,以广西人务实开放、崇尚学理、以义为先、会通百家的独有品格,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观念和经济意识,成为地域认同的核心。桂学研究还是中华社会、文化、经济整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团结海内外桂人的桥梁与纽带,对于重振广西人自信,重树广西人形象,重建广西的繁荣与发展具有跨区域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桂学作为在全球化与区域化潮流中兴起的广西地方之学,主要是以广西区域及其区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和范围,因此必须夯实区域文化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建立比之地域、地方、地区更为广阔与开放的区域研究视野与视角,在厘清区域及其区域文化概念含义基础上,明确广西区域文化在历史性建构与共时性构成以及时空逻辑上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特点,在区域性与跨区域性、区域性与全国性、区域性与世界性关系中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桂学研究是弘扬区域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广西社会进步的一项基础工程。其研究的内核价值,是通过文化研究为始端,以广西人务实开放、崇尚学理、以义为先、会通百家的独有品格,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观念和经济意识,成为地域认同的核心。桂学研究还是中华社会、文化、经济整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团结海内外桂人的桥梁与纽带,对于重振广西人自信,重树广西人形象,重建广西的繁荣与发展具有跨区域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谈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桂学”并不等于人们常说的“八桂文化”,它是对“八桂文化”(或广西文化)的总体概括和研究;是广西多种文化类别的抽象概念,是广西文化的学术总称,它不等于广西文化,但又包含广西文化,它研究的是广西文化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桂学研究应侧重在广西的历史文化与广西文化历史底蕴的研究、广西文化的地域特征研究、广西各个文化门类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及时代特征研究、广西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研究。“桂学”研究必须明确“桂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理清“桂学”研究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调查和学术研究,充分摸清广西的文化家底,奠定桂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基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提高学界与社会对桂学的认知和认同度,组织队伍,培养人才,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争取社会的广泛参与,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和支持桂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广西桂学研究会是由广西文联主席潘琦和一批广西文化人倡导并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一个学术研究团体。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桂组干函字〔2010〕61号"文批复同意: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吕余生,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德昌,广西教育学院院长容本镇兼任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从提议到正式成立,历时一年多时间。期间做了大量的组织筹备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桂学研究活动,形成了一批桂学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