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听证是一项对于行政相对人申辩权最重要、最关键的程序保障制度。尽管各国行政程序法对听证制度的具体规定不尽一致,但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制度,已成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我国,听证制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适用范围过窄,行政立法听证流于形式,听证主持人员素质不高,举证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行政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过窄,应予扩大,不仅要在行政处罚领域扩大听证的适用范围,还要从行政处罚扩大到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甚至在相当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中也要适用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3.
卢运辉 《文教资料》2006,(14):161-162
行政听证制度,对监督制约行政行为,规范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听证参与人范围、听证程序的监督、听证笔录记载事项等问题的完善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听证制度被誉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灵魂和核心。为了实现行政听证的立法目的,保证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将其概括限定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之中,并规定了一些排除和例外情况。而且,根据听证自身性质又可以将其作不同的划分,有的听证法律作了严格的程序要求,不依法举行,即构成程序上违法;有的则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形式。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创立不久,适用范围明显过窄,今后应借鉴国外的做法。逐步将其拓宽。  相似文献   

5.
听证是公正行使权力的基本内容,最初只是司法审判中的必要程序,后来在英国普通法上运用于行使司法性质权力的行政裁决,最后被移植到立法程序中.听证制度的变迁历程体现了利害关系人权利的不断扩张,程序保障的不断完善,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对于我国建立健全的听证制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我国立法工作全面实现法律化的标志性法律,其中关于行政立法的有关规定,在我国的行政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在行政立法程序方面的有关规定———立法主体、听证制度、法规审查形式等,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从完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建立规范的主持人制度、强化听证笔录的证据效力和丰富该程序的种类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完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建立规范的主持人制度、强化听证笔录的证据效力和丰富该程序的种类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听证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听证程序制度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行政主体在实践中还不能够严格遵循听证制度所设定的价值目标,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作为其重要部分的听证程序 ,更是发展和丰富了我国现有的听证制度。该法不仅细化了立法听证程序、首创主动听证程序 ,还明确地规定了案卷排他性原则 ,使我国的行政程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