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在音乐中,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人们通过聆听去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感。而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人们则是通过视觉去领略画面构图、线条、色彩等绘画诸要素所构建的节奏美感。  相似文献   

2.
节奏.它的本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等现象,后来引申到书法、绘画等方面,一般是指艺术本身有规律的适速的发展进程。笔者这里所谈的节奏专指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美学上的范畴,它是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时间变化,指运动过程;一是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相似文献   

4.
陈绍林 《上海教育》2007,(6A):61-62
绘画形式语言是画家表达绘画创作意图的一种唯绘画才有的语言模式,也是学院绘画基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一些学院绘画基础教学,把画面色彩、笔触和肌理审美、结构和空间秩序、节奏和韵律等因素作为形体再现的附属,在教学环节中轻轻带过,而这些实际上却是艺术审美语言中最为本质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1):19-20
音乐和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们不仅将同名画作"翻译"成乐曲,还使人们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文章简述了音乐和绘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节奏,原是一个音乐术语。本意是指旋律中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等现象,后来引申到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前苏联戏剧家古里耶夫说:“任何一种运动为了完成它自己的使命,都必须有规则、有秩序。运动中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节奏。”这些理论都说明了节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就是要求优化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7.
<正>一、音乐中的节奏变幻无穷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联系等千变万化而有序的组织形式。正是这些长短不同的节奏,被音乐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音乐。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是有生命的。从古至今,没有一首音乐是完全相同的,仅从这点你就能感受到节奏的美  相似文献   

8.
节奏,原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例如:音乐节奏,就是通过乐曲中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节拍强弱的交替出现并合乎一定规律而形成的.从广义上讲,节奏又是普遍存的一种物质现象,它产生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之中,表现并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艺术节奏,则是对物质世界中的节奏现象的一种审美概括和反映,自然界中,昼夜的更替、气候、物候的变化,月亮的圆缺朔望,海洋的潮汐,一些植物花叶的昼开夜合,动物心脏的搏动,人体的生物钟等,都是不同的节奏现象.社会生活中,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人们劳与逸、工作与休息的交替,交通运输中的客、货流量等,也都包含着一定的节奏.教学,做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概要地说,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语言的升华,语言也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旋律走向、节奏的韵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着深刻的联系,朗诵同样是以丰富的技巧来表达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诵这一形式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强弱节奏的把握,让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但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的声音在强弱轮流交替中平稳而又有起伏的向前流动。音乐的节奏感是指对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抑扬缓急的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与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艺术形式中的秩序感就是艺术作品能够给人类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感。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平衡与方向,"格式塔"是艺术形式秩序感的核心内容。艺术中秩序化了的元素组构,使人的视觉会产生主次、虚实、大小、节奏、韵律等视觉美感。艺术形式有序化的组合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是艺术审美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诗一般的语言和形式带给人美的享受。诗不同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韵律成为了关键因素。韵律又包含节奏和音韵两个方面。本文对英汉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进行对比,发现英诗中节奏为更加重要的因素,而汉诗中音韵则占了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  相似文献   

14.
"节奏"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表演的速度节奏"源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是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是帮助演员激起正确体验和情感的技术。速度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节奏则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艺坛中,吴冠中是最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装饰绘画的特点。他将工艺设计中的形式美因素和装饰绘画因素融合到国画创作中,从而形成其国画作品的审美形式特征,这一特征具有鲜明的装饰形式美或唯美倾向。传统的中国画是以笔墨、传统、文人画为主,而吴冠中的彩墨画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中有诸多可视因素,如画面中点、线、面、色彩、黑白元素的运用,并且通过聚散、疏密、强弱、虚实以及变化来丰富画面的装饰美感,表现了东方艺术特有的意境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形式美、现代美。  相似文献   

16.
节奏与语文节奏,音乐术语也,它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节拍规律性的强弱交替和律动速率的巧妙组合,流泻出一曲曲典雅的乐章,一首首美妙的歌曲。这优美的韵律,娱悦着身心,人们在音乐旋律的享受中经受着美的洗礼。  相似文献   

17.
节奏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们常常以此来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纵观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其进程也充满了快慢、缓急、强弱、张弛等节奏。好的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7,(2):100-103
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线条的形成和组合的灵活处理,增强了作品人物的整体节奏感;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等可以表现出作品的韵律感。通过对中国画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论述线条节奏和韵律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韩卫红 《现代语文》2010,(12):92-93
诗歌是运用精炼而富有节奏的语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塑造形象、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而义高度概括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韵律和简约凝练的语言等特征,无不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施展空间。通过情境教学再现诗歌中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意象,促进学生对意境的把握。本文着重从音乐和绘画的角度探讨占典诗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画面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经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分析了Authorware画面的各种转换形式及其应用技巧。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生动的展示课件内容,还可以对观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控制节奏和韵律、提高课件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