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师上《守财奴》一课,在认真分析了葛朗台心理畸变的原因、时代特点、社会因素和阶级本质后,他又从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角度去分析,认为葛朗台曾经当过箍桶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体验过艰苦的生活,尽管囤积居奇使他发了家,但跟那些继承万贯家财的纨(?)子弟毕竟不同。正因为如此,葛朗台才最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珍惜财富。因此他的贪婪吝啬乃至对金子的狂热追求,都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理解的。教师启发学生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结果,葛朗台变得不像先前那么面目可憎了,作为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节名著教学课.今天,我们要对《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综合评析.教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让几位学生通过抓具体典型事例并分角色朗读,来分析人物性格.那位扮演葛朗台的学生,不仅朗诵技巧好,而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随着他绘声绘色、神情并茂的朗读,葛朗台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被阐释得淋漓尽致,教室里也不时漾起阵阵笑声,气氛显得极其活跃.看来,顺水推舟,紧跟着分析人物性格是不成问题了.于是朗读一结束,我便请学生谈谈对葛朗台这个人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高三册课本小说单元,有两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即节选的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果戈理的《死魂灵》.两位作家都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各自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艺术典型.教师在讲授时可引导学生将两文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比较,尤其是把葛朗台和泼留希金对照起来,比较异同,使学生懂得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典型也还是“这一个”,不同于“别一个”.只要对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握住最富于个性的特征,借助于适宜的表现手段,就能塑造栩栩如生的鲜明形象.人物形象的比较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吝啬鬼,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个人经历也不一样,但性格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葛朗台这个十九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投  相似文献   

4.
付红艳 《阅读与鉴赏》2010,(1):39-39,28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章《家庭的苦难》。葛朗台以其对金子的狂热占有欲而作为“吝啬鬼”形象位列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让后人去揣摩、去思考。然而。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很多为我所忽视的问题——葛朗台太太.  相似文献   

5.
一、精导。实践表明,敦学中,如果教师能吃透教材,摸透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重点讲,抓住难点导,删繁就简,云芜存菁,有的放矢,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我每教一篇课文,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中的闪光之点、传神之笔、症结之处,大胆讲,大胆导,在“精”字上下功夫。我在分析《守财奴》中的人物葛朗台时,没有概念化地给他贴政治标签,而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葛朗台一系列富于表现力的动作描写,去理解这个守财奴的典型形象。学生在“抢金梳妆匣”、“骗女儿财产的继承权”、“病危守密室”、“临终抓金十字架”  相似文献   

6.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是世界文坛中著名的吝啬鬼。巴尔扎克对主人公所处的资产阶级原始积累大背景和索缪街市、房屋、世态人情等社会背景,以及葛朗台的身世、家庭、居所格局、社会关系等做了翔实的说明,突出表现了他吝啬、偏执的性格。本文从葛朗台偏执狂形象的具体表现、塑造手法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着手,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早在三年前,有个学生问我,在《守财奴》中,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称呼有好几个,为什么一会儿用这一个,一会儿又用另一个?仔细一看,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刻画葛朗台时,以葛朗台、老头儿、他、箍桶匠、好家伙等名称交替使用,使人读后不由自主地惊呼:好家伙,他葛朗台老头这一个箍桶匠!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问题. 首先,这是巴尔扎克在小说创作中的自觉追求.巴尔扎克总是在人物的性格与其称谓之间寻求某种契合,某种隐义联系,因而非常重视人物的命名.据戈日朗在《巴尔扎克怎样给人物取名字》中回忆:巴尔扎克在动笔写作一部中篇小说前,曾  相似文献   

8.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是世界文坛中著名的吝啬鬼。巴尔扎克对主人公所处的资产阶级原始积累大背景和索缪街市、房屋、世态人情等社会背景,以及葛朗台的身世、家庭、居所格局、社会关系等做了翔实的说明,突出表现了他吝啬、偏执的性格。本文从葛朗台偏执狂形象的具体表现、塑造手法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着手,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刻画的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得力于作家本身丰富的生活阅历,还与他那非凡的艺术创作手段密不可分。我们在学习课文《守财奴》,欣赏葛朗台这一典型形象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一大宗旨——金钱至上。对金钱的疯狂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葛朗台的心灵,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全部的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除了快快发财他不知道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损失他不知道有别的痛苦”。一方面他占有金钱、支配金钱,是金钱的主人;另一方面,他不懂得享受金钱…  相似文献   

10.
丁一景同学问:《守财奴》的末句“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是守财奴的宗教”该怎么理解? 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宗教思想。读过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人都知道,《外省的爱情》一章就写到,葛朗台虽然是个基督徒,但他不相信基督教的什么教义,对祷告不感兴趣,连基督教义的核心“对来世的信仰”也置之不顾。凡是守财奴都只相信“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金子,葛朗台自私、贪婪、狡诈、不惜一切代价。他不相信死会降到他的头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语三册(必修本)《守财奴》葛朗台诱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是到第一年年终,老箍桶匠庄严地许给女儿的一百法郎月费,连一个子儿都没有给。欧也妮说笑之间提到的时候,他不由得脸上一红,奔进密室,把他从侄儿那里廉价买来的金首饰,捧了三分之一下来。”对于这个“脸上一红”的细节描写,学生们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人认为,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是一个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金钱狂,这样的形象在作品里是一锤定音、各面聚焦的。难道说,他会因为年终没  相似文献   

12.
欧叶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欧叶妮*葛朗台>的中心人物,在作者的诗意描绘和理想化处理下,她给人以纯洁天使般的印象,成为黑暗污浊的金钱社会中的一抹亮光.这表明,巴尔扎克不仅严格解剖、批判现实,也热切赞美希望和理想,他的现实主义艺术染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无疑,欧叶妮*葛朗台这一形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理应得到充分阐释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但是主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异化。《高老头》中的父亲对待女儿是一味地付出的,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父亲则是非常的吝啬的,甚至对待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对待女儿非常残忍,为了金钱不惜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本文对《高老头》以及《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异化主体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社会以及人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能够荣登“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排行榜,便可见葛朗台的能耐了。他一生执著的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一生奉行的是“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如何将这么一个执著狂、野心家、吝啬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呢?我决定选取“旁人眼中的葛朗台”这一视角来解读《守财奴》。  相似文献   

15.
从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看《欧也妮·葛朗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欧也妮·葛朗台》作了新的研究 :欧也妮是比葛朗台更为重要的中心人物 ,小说通过欧也妮与葛朗台这一正一反的形象 ,描绘了善恶兼而有之的社会的真实图画。巴尔扎克既惩恶也彰善 ,欧也妮就是他树立的道德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在《守财奴》这篇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的小说中,作家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凶狠、虚伪、狡诈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为了获得金子,他可以进行任何肮脏的交易。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本文写了他人生最后的四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用一百金路易换取妻子的原谅和女儿的信任。当葛朗台知道妻子死后,女儿将继承部分财产时,他感到“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于是,他决意巴结、诱哄女儿,使她放弃继承权。然而“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著与狂热,使老葛朗台在上楼看到金梳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将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与严监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有相似的行为表象,精神实质却迥然不同: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惟利是图的本性,而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因而得出严监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吝啬鬼的结论。然后,本文对严监生吝啬表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文本的客观内容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愿望角度证明论文论点。  相似文献   

18.
欧也妮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主人公.在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的高中语文课文<守财奴>中,葛朗台成为主要人物,欧也妮则成了次要人物.但是,在欧也妮与葛朗台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还是细腻而深刻地表现了欧也妮的恩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欧也妮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1、认识葛朗台老头贪婪、冷酷、虚伪的性格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理解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理解小说中情节对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二、精讲:1、归纳概括主要情节:①梳妆匣的风波②葛朗台太太之死③财产继承权④老葛朗台之死2、重点分析“梳妆匣的风波”与“财产继承权”两节,并从这两节分析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个性化语言与细节描  相似文献   

20.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1799年——1850)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卓越的代表.最主要的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其中最重要的小说有《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和《欧也妮·葛朗台》等。一《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小说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却深刻有力,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尔扎克对它感到“很满意”,认为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