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数百万生命。她赢得许多奖项,其中包括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出版的小行星公告上,距离太阳约2.63个天文单位的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星"。  相似文献   

2.
日前,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了“武衡星”命名仪式,以此褒奖和纪念我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至此,由国家天文台发现的,以我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已有1 4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向武衡的家属颁发了“武衡星”命名证书,周光召院士颁发“武衡星”轨道图。经中科院地学部建议、中科院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已于2 0 0 4年3月6日正式批准,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 999年1月1 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60 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武衡星”。武衡院士(1 91…  相似文献   

3.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最近批准将新发现的第6741、6742号两颗小行星,以中国从事科普工作50多年的科普作家李元和卞德培姓名命名。 据介绍,当代中国科学家中获得小行星命名的不足十人,用科普作家名字命名是首次。而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用中国人姓名命名更属首例。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1,(11):16-16
9月20日,"山东科协星"命名大会在济南召开。为褒奖山东省科协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山东大学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其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山东科协星",并向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请并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5,(4):56-56
两颗在太空邀游的小行星被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3月16日,命名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出席命名仪式。  相似文献   

6.
与星星同名     
<正>前段时间,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引起了公众关注。一颗叫"林元培星",以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林元培院士命名;另一颗叫"姚贝娜星",以英年早逝的歌手姚贝娜命名。遥望星空,若有一颗行星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何等气派。那么,如何才能与星星同名?Step 1:寻找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像行星那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石板。可将它们看作一块块岩石,而非星球。  相似文献   

7.
王静 《金秋科苑》2012,(3):22-29
美国人记住的中国人 在这一刻之前,“谢家麟”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这个名字自2月14日这一天开始在中国家喻户晓。事实上,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谢家麟”就已经存于美国人的记忆中了。  相似文献   

8.
谢家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称他为"中国加速器物理之第一人"。谢家麟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实验工作者,是"做加速管的人",他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谢家麟作为实验物理学家的学术习惯切入,分析了谢家麟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事件和创新方法等,挖掘其思想对当今科学发展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的名字,命名了4颗小行星。获得这一特殊荣耀的4位大科学家,有着共同的身份:既是院士,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的名字,命名了4颗小行星。获得这一特殊荣耀的4位大科学家,有着共同的身份:既是院士,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11.
在浩瀚的宇宙中永恒运行着一颗以医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那就是中国科学院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1998年8月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世界吉尼斯总部将其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国家集邮公司于1999年8月8日特别发行了印有张大宁教授左手指纹的"张大宁星"首日封,这也是世界首枚印有主题人物指纹的首日封,以资纪念这一盛事。天津科技馆内至今陈列着我国为此制作的"张大宁星标志雕塑",我国泌尿外学科泰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亲自为雕塑题词。张大宁教授---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学家,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我国医学界和国际社会的赞誉,被誉为我国中医肾病学奠基人,赢得如此至高无上的殊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5日,浩瀚宇宙星空中又一颗小行星被刻上中国人的名字: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院士,从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政委郑卫平以及中国科学院领导手中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照片和纪念铜匾,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今年年初,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经中国科学院推荐并报该中心批准,由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3月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92178)小行星,被命名为"黎介寿星",并刊入《国际小行星历表》,成为永久星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黎介寿星"位于狮子星座,距离地球约2.21亿公里,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68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半长径为2.60天文单位,即3.9亿公里,属于永远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运行的主带小行星。该星平均每日以160万公里的速度,在轨道上奔腾前进,绕太阳  相似文献   

13.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  相似文献   

14.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比八大行星小、形状不太规则的天体,它们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数量成千上万。人们每发现一颗小行星,先给它一个小行星编号,然后对它进行命名。在小行星命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3):236-236
本刊讯  2 0 0 0年 4月 7日 ,“田长霖星”命名仪式在南京举行。 7日上午 ,田长霖教授伉俪在金陵饭店出席了命名仪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36 43号的小行星 ,经发现者推荐并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正式命名为“田长霖星”。田长霖教授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现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以来 ,他在热传导学、机械工程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为推进中美教育和科技交流与合作 ,为推进香港地区的科技创新、促进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张猛 《科学中国人》2011,(20):30-31
一、中国公民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度获奖者是中国81岁女科学家屠呦呦。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经历、无院士光环的"三无"教授屠呦呦,  相似文献   

17.
他的名字,横跨亚洲美洲——出生与启蒙于中国,学成与起步在美国; 他的名字,系着两弹一星——提及中国航天事业,谁都绕不过他开创的理论; 他的名字,结缘浩瀚苍穹——中国科协将一颗国际编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仰望星空,“他”眨眼微笑:俯瞰环球,他心如凡夫:平视人生,他凭修为胜——  相似文献   

18.
他的名字,横跨亚洲美洲——出生与启蒙于中国,学成与起步在美国; 他的名字,系着两弹一星——提及中国航天事业,谁都绕不过他开创的理论; 他的名字,结缘浩瀚苍穹——中国科协将一颗国际编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仰望星空,“他”眨眼微笑:俯瞰环球,他心如凡夫:平视人生,他凭修为胜——  相似文献   

19.
仁者已逝,光华依旧.11月1日7时18分,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百岁老人谈家桢永远告别了他为之奉献终生的祖国,但是他的大师风范与卓然风骨,宛如太空中那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指引后学,灿烂依旧.  相似文献   

20.
“周光召星”命名大会暨蔡冠深行星科学奖励基金成立仪式,3月30日在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最近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正式命名为“周光召星”。从此,满载中国科学家荣誉的“周光召星”,将遨游太空,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