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宋别集类共收书396种,经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核对,发现有236种书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辑佚书抄录的不同。这里所讲的辑佚书,即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失传之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注"永乐大典本"。一《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综合性大型类书。全书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朝廷开馆修《四库全书》。《四库》馆纂修官对经办之书均需拟定提要,交总纂官核定。我们目前普遍见到的提要收于《四库全书总目》或是各阁本《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但是,这些提要是经总纂官修订过的,与各纂修官初拟的提要稿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提要草稿与定本,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四库全书》编修情况。可惜的是,目前存世的提要稿不多(主要是余集、邵晋涵、翁方纲、姚鼐四人的提要稿),尤其是大典本提要稿就更少。近日获读陈昌图《南屏山房集》,发现其卷21保存有12篇大典本提要,是目前所知个人拟就的数量最多的大典本提要  相似文献   

3.
段真子 《出版参考》2010,(21):25-26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近代学者多有考订,如<四库提要辩证>(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撰)等,颇有建树.然前辈所考多为兴致所至,采撷成书,因此未能详尽所有篇目,一些问题也未曾涉及.例如对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杂家类五中<<常谈>一卷>(永乐大典本)的考订,至今仅见<四库提要订误>.作者李裕民先生之考证,主要针对其条目问题,认为"馆臣所辑实为一百条,今残本<永乐大典>引此书八条,其中仅四条已辑,漏辑一半,以此推算,原书当有二百条左右".尽管理由不甚严谨,但<常谈>原有两百佘条的推论不无根据.  相似文献   

4.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保存了翁方纲所撰要稿多达1150条,是现存分纂官保存最多的一家,对于研究《四库全书总目》以及四库全书的编纂均具有重要意义。从翁氏对书籍的处理意见可以看出,其“不应存目”标准有八个方面:书非完帙、诬经非圣、庸俗之书、伪托之书、它书已存、释道之书、办书之体、词曲之书。  相似文献   

5.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保存了翁方纲所撰要稿多达1,150条,是现存分纂官保存最多的一家,对于研究《四库全书总目》以及四库全书的编纂均具有重要意义。从翁氏对书籍的处理意见可以看出,其"不应存目"标准有八个方面:它书已存、释道之书、办书之体、书非完帙、诬经非圣、庸俗之书、伪托之书、词曲之书。  相似文献   

6.
将文渊阁库本经部提要与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详细比勘,又取文溯阁前八卷提要与殿本《总目》比勘,发现殿本《总目》与库本提要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体例、对象、著录及内容等方面。《总目》在库本提要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辞加工,但《总目》与库本提要分类体系一致,内容大同小异,思想大体相符,属于同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7.
纪昀主持办理编辑《四库全书》的长过程中,有两项成就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秘籍,使亡书复活;另一是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为导读要籍。尤其是《总目》的纂  相似文献   

8.
四库提要的具体所指有:七阁库书提要,或称"原本提要",指《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五百种图书,每种皆冠《提要》一篇;七阁《总目》提要,指四库馆缮写本《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含库书提要加存目提要,并四部总叙、四十三类小序暨子目案语等核心内容),分置《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此外还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所载《提要》近六百篇,以及邵晋涵、翁方纲、姚鼐、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等人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等等。《荟要》内四百六十三篇提要,《聚珍版书》内百馀篇提要,经总纂官纪昀等删润、修改,已经写入库书提要之中;邵晋涵等分纂稿,皆为草稿、初稿,  相似文献   

9.
段真子 《出版参考》2010,(14):25-26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近代学者多有考订,如《四库辩证》(余嘉锡撰)、《四库订误》(李裕民撰)等,颇有建树。然前辈所考多为兴致所至,采撷成书,因此未能详尽所有篇目,一些问题也未曾涉及。例如对卷一百二十一&#183;子部三十一&#183;杂家类五中《〈常谈〉一卷》(永乐大典本)的考订,至今仅见《四库订误》。作者李裕民先生之考证,主要针对其条目问题,认为“馆臣所辑实为一百条,  相似文献   

10.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之后的一部大型古籍提要目录。由于该书未经最后整理,其中讹误不少。就齐鲁书社影印稿本中所见若干错误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