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外阅读已经不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盲区,也不再是语文教学所遗忘的角落。它已经和课内阅读一样,成为—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但是,在如火如荼的课外阅读“热”中,却需要我们的“冷”思考,需要我们撩开课外阅读的面纱,还学生以最真本的课外阅读生活。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从课外阅读调查来看,要达到这一要求任务艰巨。现阶段,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采用“放羊”式,是出现课外阅读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高一高二临时“转行”学艺术,到一口气报十几所高校……近年愈演愈热的“考艺热”采势更加凶猛,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考艺当成进入大学的“敲门砖”,专家们由此指出,“考艺热”带来的是种种令人担忧的后患。  相似文献   

4.
都说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掀起一股“琼瑶热”。那么,这股热的程度究竟如何?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有针对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甚于这一认识,笔者最近解剖了一只“小麻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后的各类教育发展迅速。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高中招生规模扩大,全社会掀起“高校热”,而且有“愈演愈热”的趋势。就目前的现状看,在这股热潮中也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中实行“一书一卡”制度,效果显著。所谓“一书一卡”制度,即学生课外阅读一本书。必须要填写一张卡,这张卡即“课外阅读登记卡”。其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课外阅读计划;2.阅读情况反馈。“课外阅读登记卡”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2.“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督促引导作用;3.“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就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一是重视课外阅读的过程,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二是对课外阅读的对象作出了规定,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三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阐述了“课外阅读记录卡”的制作意义和制作流程,最后提出了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外阅读记录卡”的运用策略,包括科学运用“课外阅读记录卡”,丰富语言积累;有效应用“课外阅读记录卡”,开展阅读活动合理应用“课外阅读记录卡”,进行差异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过去语文教学的经验和当今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来看,仅仅依靠教材、依靠占据教学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语文教学完整体系。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可通过“引导、帮助、总结、提高”四步教学法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课程标准已经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视野。但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为此,可从“有效阅读期待的创设和形成”、“有效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等方面探索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教科书还不够,必须找与各种科目有关的课外读物来看。”“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的效果,除了得到各种收获外,还可以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重视课外阅读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校课外阅读无体系、无梯度、无评价的“三无”现状,我们着手进行了课外阅读考级方案的设计和试行。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课外阅读阶梯”已经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支柱板块,全校的课外阅读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践证明,以“课外阅读考级”为根本抓手的课外阅读终端管理,对于系统推进学生的大阅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的确,课外阅读为孩子的童年开启了一扇能窥见生命奥秘、通往精神天堂的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之门并未真正开启。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他们打开课外阅读之门呢?我认为巧用“加”“减”“乘”“除”,是引导学生开启阅读之门、踏上阅读之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程洁 《教师》2012,(19):98-98
曾几何时。我们将语文教育中的阅读分解成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我们面对课外阅读的火热时,我们更需要“冷”思考。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返璞语文教育的本真?怎样的课外阅读才能够还学生以最快乐的阅读生活,让他们能够成为“自觉的阅读者”呢?我们不妨叩问:课外阅读真的“课外”吗?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为此,语文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多”,即课外阅读内容多面、课外阅读方式多元、课外阅读方法多样、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相似文献   

16.
刘文颖 《南昌教育》2009,(12):23-24
吕淑湘先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然而实际上,许多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面的拓展,制约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降低丁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度。这已成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的“瓶颈”,因此,课外阅读指导对于从事母语启蒙教学的小学教师来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是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时“不愿做”“不会做”.因此,要实现课外阅读的大范围有效推进,必须让教师们“必须做”“懂得做”.“课外阅读课程化”,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维度对课外阅读进行系统建构.并以读书会实施策略为抓手,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现在不少中学仍旧只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为此,在教学中根据职高生功课较轻松、课余时间较多的特点,把新课标重课外阅读的理念运用到职高语文教学中,尝试课外阅读“五个一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董玲 《培训与研究》2008,(12):130-132
当代“国学热”的第一波发端于1993年,十年之后的2003年又重新掀起第二波“国学热”,至今是大有愈演愈热之势,这引起了学术界多方关注与争论。如何看待这种热?如何对之进行理性反思?特别是在当今应对新时期的全球化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些都尤为显得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在阅读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除此以外,对课外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不仅体现了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操作要求,减少了随意性。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