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广为关注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是针对过去自上而下、由外而内教师发展模式的一种范式变革,属教师在职发展的范畴。它突出了学校和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问题上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个概念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在题为《明日之教师》一文中正式提出,并作出了诠释——“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所能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并实践了建设“教师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相互缠绕、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研究性变革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教师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模仿操作性方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阶段;理解教育变革内涵,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阶段;渐入变革佳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互动转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对教育实践转向和教师教育变革趋势的积极响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革新和建设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建设新型学校、培养新型教师、建设新型教师教育。经过3年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有效地建立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发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探索了一条实践取向与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正在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是基于研究性变革的学校转型研究。在这项长达近18年的研究中,叶澜认为教育变革呼唤发展性的新型教师队伍,而教师的在职教育难以独立完成造就新型教师的艰巨任务。无论是脱产还是不脱产的在职教师都需要面向和回归到学校教育实践,造就新型教师的基本路径在于教师自觉参与学校的变革性研究。教师在变革学校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命整体,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让自身得以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三级研究,双向互动”,建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联动机制 “三级研究,双向互动”,主要包括学校整体“课题式”实践研究、学科组集体“主题式”实践研究、教师个人日常“问题式”实践研究三个组成部分。“课题式”实践研究由学校负责,着力于挖掘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点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建构与发展上,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的问题,为广大师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主题式”实践研究由学科组负责,着力于挖掘本学科教育的意义,关注点在学科经常性问题的解决上,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为组内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今天我们所有的教育变革,都是为了回归教育的本原——实现人的成长。当我们把学生看作鲜活的生命,而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那么,教师自然也就不再是灌输知识、生产分数的工具。师生的生命成长本就是水乳交融、互相成全的。如今"教师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高频词汇,从中央精神到地方政策到学校规划,都在强调教师、教师发展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这种对教师发展价值的认识,也是教育变革的一种体现。教师不仅是教育变革的手段或工具,教师的发展本身就是教育变革的内在目标。在这样的认识转变之后,我们还面临着实践的难题:通过  相似文献   

8.
作者简介: 李家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改革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儿童发展与学校德育、学校变革以及区域教育变革与教育政策。近年出版的专著有《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成长需要:在高三与大一之间》等。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我们中信重机公司第二小学近两年在校本教研的认识、实践过程中,由开始在教育现状的无奈中接触,到最初的兴奋、迷茫,再到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学校基层建设,大家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聚焦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上。于是,教师培训有了空前的投入,参与各种不同渠道和层次的培训,也成为教师生境的构成。教师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师自主发展的速度和状态,成为教育变革取得成功,学校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骞在《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上撰文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师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智慧的生成;自主意识的觉醒;教育幸福的体验;生命价值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2.
王叶婷 《中学教育》2008,(12):22-25
叶斓教授在《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深刻指出:“教师职业是直面生命和需要生命关怀的职业,只有当教师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自主而又理智、积极向上的人的时候,他才能够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去直面学生,关注和培养学生。”学校的管理必须要“唤起教师内在发展的需簧和教师对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促进教师生命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昂扬进取的心态与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主体。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校长的目光应该聚焦在教师积极心态的开发和保持上,把心思用在教师的不断提升上,真正关注教师个体和群体的生命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乡村学校是我国大教育事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余庆县龙家小学就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间乡村学校。近年,学校与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求研究》课题组联合,进行《建设乡村教师发展学校的精神家园》的课题研究,这是学校实践研究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只有指向人的成长这一终极目标,教育变革才能突显其价值和意义。没有教师思想和理念变革的教育必定无法真正接近儿童。因此,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之下谈教师专业发展,必然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优秀教师的培养如果仅仅提供技术的通道还不足以承担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只有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对自己固有的、熟练的教育系统加以改造,使教育质态不断发生质的变化,才能使教师适应时代变化和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重大课题,并经历了"由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群体专业化转向关注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几乎与此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在这种"范式转换"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个人实践理论作为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并以叙事研究方法展开了教师对其自身的理解、筹划与更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实践理论的发展轨迹.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全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论坛》2007,(3A):80-80
“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由《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和省内部分知名小学共同组建,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育科学论坛》的学术交流阵地与平台的优势,交流办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增进和加强各学校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内涵发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的办学品牌。  相似文献   

18.
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发展的主题正在转向包括专业引领、同侪互助、自我反思在内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且教师的工作现场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由大学、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等为主体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区域骨干教师为发展主体,以其所在学校为实践现场,开展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合作研究,实现多方共赢。一个区域学校变革和教师改变的支持性环境,将为教师从传统的以外在“压迫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范式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教师流动,实现旨在促进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教育变革,国家试图在教师管理上将教师的制度身份从"学校人"调整为"系统人"。然而,任何教育制度变革能否真正执行取决于一线执行的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而教师的身份认同则是其对变革赋予意义的资源,教师怎样看待自己身为教师会直接影响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教师发自内心地流动,并致力于提升公共的教育质量,国家应努力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激励引导教师产生一种"专业人"的身份认同。这种"专业人"心怀公共教育事业,且会将流动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契机,是教师流动乃至教育变革成功的源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现有阻碍教师"专业人"身份感生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欧义平 《教师》2012,(13):14-15
《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指出:"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学校正在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生本教育"发展,新课改正显现着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小学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最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