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并不囿于课本,更多的是与当代文化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实感受体验和理性思考当下文化现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具有大气、开放的特点,它倡导的课程价值令人赞叹,作为教学策略,我们要考虑其便利性,即学校有哪些文化资源,怎样获取这些文化资源,如何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一、什么是"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思、一种寻根的意识,谈传统文化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但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主体意识?文化全球化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文化主体意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面对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一所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确立了葵园文化主题,以"葵"育人,以"葵园"寓校。通过对管理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形象文化的思考和实践,把环境文化、质量文化作为特色之根本,引导师生教育教学价值观,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塑创新文化、重拾文化自信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面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创新文化整体"创新氛围"缺失、"个体创新精神"不足等背景下,针对高校创新文化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与构建创新文化体系的思考.提出高校有责任致力于推进创新文化中国化建设,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虽然它碰不到摸不着,但确实是一直在无形中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以"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和品格上有哪些主要作用,产生的影响"为探究课题,并对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带来了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本质的思考与探索。组织文化理论能够为寻找校企文化之间的相融性背景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企业化"概念提出的必要性、内涵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样一个论断,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文化”,太厚重、太宽泛、太开放,构建一种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文化”,我们同样有太多的思考。本期希望站在思考的角度,反观语文及其文化。我们请来山东省的几位一线教师,来叙述自己的“文化”思考。他们是:山东省北镇中学的史建筑、张延水、张世鑫。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的温德峰。我们看一看在一线教师的眼中,语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承,需要学校以深度思考和迭代思维,在学校的文化理解与行动中有鲜活的表达,通过坚定"善"的文化靶向、坚持"善"的文化发现、坚定"善"的文化引领、坚守"善"的文化故事和坚信"善"的文化方式,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立校、文化强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回顾近三十年的"书法热"现象,我们需要对当代中国书法事业发展的文化自觉从根本上进行哲学地思考。当代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需要建立在书法文化的本体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之上。而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集体意识。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文化自觉就是建立在当代文化新觉醒的基础上的。那么,系统梳理当代文化的新觉醒,就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总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时代嬗变、矿物时代的社会信仰缺失与心理危机、新轴心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新觉醒时代的中国文化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立足文化角度思考课程改革问题,彰显了课程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规范层面的文化逻辑相互分离、共享价值的文化再生产冲突、潜在假设的文化导向偏差,造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受阻。因此,立足学校文化重建的思考向度,在学校文化本体追问的内在向度中,应形成潜在假设下的反思品质、催发价值观的性向转变、保持规范与文化的适度张力;秉持"全"的统筹品质,在关系思维的外在向度中,以学校文化的关系耦合性、发展可持续性为坐标,使课程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河洛文化,首先要界定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范围,《河图》、《洛书》出现时的河洛地域范围,不可能偏离中心太远;其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必须突出其核心内容和特征,不能无所不包的将其泛化;再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应当着力探讨其在近现代以来的变化与表现;最后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来审视河洛文化的"衰落",区分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哪些是不该发生的文化萎缩。扬弃与吸纳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试探讨几个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学文化吗?为什么要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有哪些?最后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庆宝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103+105-103,105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一亿大关,但自主品牌销量不足30%,国民购车观念亟待成熟,不文明驾驶行为随处可见,这些怪异现状构成中国汽车文化的“特色”.毫无疑问中国已经真正进入汽车时代,但与之相关的汽车文化还没有成熟,为此我们应该做哪些思考,采取何种措施促使中国汽车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在文化上坚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实现本土化而不至于被西方文化霸权推入西化的单一化文化轨道?对这一关系中国文化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的文化选择,力图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定位及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周正前 《小学生》2013,(8):68-68
张齐华老师曾经说过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他认为现如今课堂里的数学已经不那么"文化"了,我们的数学及数学教育,已经开始和文化背道而驰,并沦落为一种"非文化"、"反文化"的东西,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里充满文化气息,应该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  相似文献   

16.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但是其中还是有糟粕,有弊端。根据中国传统的现实与思想状况分析这些弊端,看到这些弊端给传统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哪些阻碍,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对中国社会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哪些借鉴意义,并初步找出这些弊端的症结所在。看到中国与世界还有距离,中国文化的振兴还需要努力,对待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为建设新型的中华文化而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中叶,葛兰西在深入研究大众文化等问题时,就提出了文化霸权的理论。所谓文化霸权(领导权),实质上就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是靠"霸权"所能获得的,葛兰西的这一理论给我们以新时期的现实思考,且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下新的文化霸权主义,应该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去争夺社会主义新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9.
姚建光 《生活教育》2008,(10):28-30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对于学校文化"愿景"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隐语。我们之所以用这样的隐语而不是其他来描述文化.是因为当一种文化失去了与我们可以称之为"亲族关系"的东西时.我们认为这种文化是有缺陷的。而学校文化正是把以师生为主体.以学校内部的环境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它是一个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特有的教育标识。因此,用这样的隐语我们实际上是在建构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宁夏教育》2006年第10期以"学校文化建构的认识与实践"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集中探讨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思考及实践,从不同侧面为中小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阅读这组文章,深受启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