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领进门》(浙教版第十一册)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娓娓叙述和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画龙点睛”,表达出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基于此,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与体验,使他们经历充分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语言,体会到作者40年来不变的感恩情怀,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老师领进门》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娓娓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如何帮助学生深刻、明晰地感受田老师的魅力,理解刘绍棠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李涛老师这一课的教学,用精彩一词来形容,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特别是上课喜欢讲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袁兰 《陕西教育》2005,(8):39-39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预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母语教学的特点,我的原则是学生在课前能自己完成的,尽量交给他们独立完成。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作者概况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资料或通过网上查寻,获取作者的一些信息,特别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信息。这样,上课时主要由学生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老师只把学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上《济南的冬天》一课,触动极大,感想颇深。这位老师首先从本地冬天的特征导入新课后,也富有感情地范读了课文,然后又按常规对作家作品进行了介绍。接下来,进入了本课的重点环节:分析课文。可是,无论该老师怎样分析、引导,多数学生是毫无反应。急得该老师只好自己从课文内容、语言特色、作者情感等方面一一道来。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茫然。  相似文献   

8.
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是一节颇令我难忘的课。之所以难忘,主要是因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么写的。可以说,当下许多阅读教学只停留在关注作者“写了什么”上,而这节课却浓墨重彩地强调文章是“怎么写的”。把落脚点放在语言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表达的方法,不能不说是一节有思想、有创意的课。然而,  相似文献   

9.
就初学英语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英语语言的获得与幼儿获得母语的过程是相似的。让他们模仿老师或磁带的读音,再通过听说、听做、听画、读写、玩演的强化训练达到获得英语语言的目的。关键是要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引导他们学习英语。一、做好热身运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热身运动是指在一节课开始之前,为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进行的一项活动。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课前热身。课前热身有:1.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具、实物、现代教学媒体等作示范;2.做各种形式的游戏;3.创设具体的生活场景,用英语…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文本中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教学过程一、名画导入,初读课文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同学们知道这幅著名的奔马图是谁画的吗?对,是我们著名画家徐悲鸿所作。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鸿?(学生介绍徐悲鸿)今天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数学教师课前预设学生课堂上会犯的错误,课中在学生错误产生时进行科学引导,课后引导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反思.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错误的及时把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激发预习、课中引导感悟、课后拓展升华等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努力让批注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让学生懂得运用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或特点,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具体,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评价。3.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课前准备阅读学生的习作初稿,了解习作情况。教学过程一、真情告白1.师:上节课,我们在一起自豪地介绍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认识了很多值得大家尊敬、佩服的人,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肯定感到特别激动,同时也对这些可亲可敬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想讲评一下同学们前几天写…  相似文献   

14.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很多老师对此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感受语言的优美"就是多读儿遍课文,于是在课堂上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查找工具书、做好预习笔记等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章中去,潜心思考;课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大动机.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颖导课、生动的生活事例、优美语言、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有效的实施兴趣教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20日,我学区“同课异构、共同发展”数学协作组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学区内不同完小的A老师和B老师同时执教五年级的《生活中的数字》一课。A老师的课进行了块状设计,每块内容的设计相对比较“开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B老师的课以线型设计为主,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小结,特别是通过4次“比较”,对知识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和自身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两堂课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这两堂课部分课堂实录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点拨担负着指导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文本的宽松氛围,借助点拨,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碰撞,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切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多角度、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下面以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一节复习课<朴实语言彰显人物品质>为例,谈谈点拨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ESP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主要教学手段是要求对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分析,对语言的语境及语域进行分析.语境是指整个社会文化背景,这个背景决定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语域是指文章所产生的具体环境.通过进行语境语域分析,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所涉及的专业词汇并及时与普通英语的相关词义进行辨析,适当渗透社会文化背景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会满足未来职业工作对英语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于开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这一节公开课,作者选择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此法是十分具有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新模式。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与方法,理解概念与原理,也需要时刻参与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