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9月9日-1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在北京西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上,“2006年中国最佳雇主年度报告”课题组对《中国最佳雇主年度报告》主要成果进行了发布,并公布了2006年中国最佳雇主top10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20日,由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北大商业评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暨2007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200多名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2007年度中国最佳雇主,2007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年度人物,2007年度中国行业十佳雇主等奖项在会上揭晓。  相似文献   

4.
《北大商业评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三家主办方于2007年5月18日在北京正式宣布:“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暨2007中国人力资源年度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年度颁奖大会暂定于2007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0日.由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北大商业评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重2006中国人力资源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总部基地大讲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即将拉开帷幕 2006年10月20日.中国人力资源界迄今规格最高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交流活动.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暨2006中国最佳雇主年度报告发布会将揭幕.200多位行业相关的政府官员.学术界的人力资源专家将与众多着名企业CEO,高管.人力资源总监聚集一堂.共同分享中国HR界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最权威的前沿资讯以及最实用的管理工具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技术人才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面对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总量过剩,中国的人口太多,劳动力市场一直处在供大于求状态。第二,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有的人无业可就,有些职业找不到合适的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人才的竞争必然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挑战,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创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独特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147-147
近日,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认证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中国人力资源从业群体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会计在西方已经引起了会计学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成功入世,我国有必要积极吸引和借鉴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这已成为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网上检索到的中国上市公司(A股)2003-2004年间如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79份广告,我们得出中国上市公司(A)股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招聘条件,可以作为企业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新问题(一)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差的矛盾仍然很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4,劳动力资源总数也大体为世界经济活动人日的1/4,并且总量还在增加。有关统计表明,整个90年代都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劳动力资源将由1991—1995年间的平均180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1996—2000年间的平均2100万人。在未来20-30年中,劳动年龄的人日数量仍将维持一个较高水平。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素质低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要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变“包袱”为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希望所在,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现代人才,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而奋勇拼搏。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老龄人力资源是宝贵资源,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发适合老龄人力资源从事的产业和职业;开发服务老年人的产业。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老龄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有着现实意义。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卫新 《师道》2003,(4):18-19
2003年2月13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提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它无疑为今后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教育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和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和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本刊编发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以教育为基本途径,同时始终离不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探索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道路,要求深刻揭示当代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特征。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未来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新的根本动力。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区分"以人为本"和"未富先骄"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视野下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仍有不足。要构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有效保障机制,把优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和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人1:2大国,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转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教育。本文从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与中国古代在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职业》2007,(1):114-115
由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经济观察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网易商业频道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近日启动,中华英才网专家,联合主办方代表与来自IBM,联想,神州数码,爱芬食品等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张剑教授,北大纵横和华夏基石的人力资源专家和媒体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