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华字日报》是19世纪香港最早发行的三大华文日报之一,在早期华文报业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这份发行超过半个世纪的华文报纸的早期历史,人们了解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在1894年,该报馆曾经失火,旧存报纸,尽遭焚毁。1923年,该报为筹备60周年纪念刊(该报是以什么为依据庆祝60周年,不得而知),曾悬赏征求旧报,结果只有一名澳门读者应征,献出同治癸酉年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记者随中国报业协会代表团访问了泰国。这次访问,是应泰国报人公会主席班迪先生邀请的。由于我们的这次访问事先即被泰国华文报界获悉,出访前就按照他们的要求,电传去了代表团全体成员的中文名单。因而为泰国华文报业界所悉知。在泰国有限的逗留期间,我们除了参观《曼谷邮报》(英文)、《泰叻报》(泰文)报社外,还有机会走访了《中华日报》、《新中原报》、《京华日报》、《星暹日报》和《世界日报》5家华文报社。从而,在匆匆忙忙的“走马观花”中,多少获得了一点泰国华文报业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是,我今天所要谈的早期香港传媒是指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在香港发行、被报史学家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史萌芽期的三大重要华文报。这三家报章就是《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于1857年1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的前身《中外新闻七日报》,创刊干1871年3月11日,以及在1874年2月4日创刊的《循环日报》。我选择这三家华文报作为今天研究报告的对象,一来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里,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集藏于英、美、日本及香港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家的早期华文报,结  相似文献   

4.
1939年1月1日,《上海日报》更名为《大陆新报》,在南京、武汉和徐州设有分社,发行量为10万份,是在中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御用报纸,中文报《新申报》也被纳入《大陆新报》旗下。最近的史料发现表明,实际上操纵该报的则是《朝日新闻》的编辑和经营人员。这段历史也是《朝日新闻》社力图在社史中回避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正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重要源头。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报刊,也就是所谓的"新报",正是鸦片战争以后在香港兴起的。其中,19世纪70年代是值得特别专注的关键历史时刻,在此期间香港中文报刊经历"双重转型"——形式上纷纷由"周三次刊"转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报,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中国报业先驱逐渐摆脱洋人操控,开始独立办报。不过,因为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新闻史学界对这段历史一直缺乏充分考察。以当时并存的三大中文日报为例,《香港中外新报》仅存一份原件,《香港华字日报》只有一期影印件,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01,(12):35-35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长沙晚报报业集团9月26日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省首家正式挂牌的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拥有《长沙晚报》和《东方新报》、《军事博览报》、《中小学音乐报》三家子报以及一个网站和一家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0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经济、技术设备和发行实力名列西南第一的重庆日报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长沙晚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程度上说,外地人对重庆报业的了解,仅限于《电脑报》及其旗下的天极网。《电脑报》是重庆市唯一能在全国的报业市场中被人认为是有影响力且有一定特色的报纸。目前,该报的发行量达到30多万份,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在全国的"电脑普及读物"市场中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除《电脑报》及其旗下的《大众网络报》外,重庆共有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经济报》、《消《费导报》、《体育报》、《健康人报》、《新女报》(待复刊)、《重庆商报》及  相似文献   

8.
重庆报业市场差异化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江文 《今传媒》2005,(2):36-37
重庆报业在西部地区起步较早,但其发展在西部地区却相对滞后,明显地落后于成都和西安。如何使重庆报业进一步发展,这是值得业界和管理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一、重庆报业市场的现状与同在西部的成都、西安两市相比,重庆的市场类日报的种数大致相当,但报纸发行总量和单家报纸发行量则有较大差距。目前重庆市场本埠报纸主要有《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晨报》《重庆经济报》《重庆青年报》《健康人报》《渝州服务导报》《旅游新报》《重庆法制报》《新女报》和《都市热报》等报纸,加上重庆内刊报纸,总数已经超过了20家。2003年重庆全年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孙旭培历史的概述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起于近代报业出现以后。1873年,《申报》刊登《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1874年,王韬发表文章《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以这些文章为起点,中国人开始了研究新闻学的历史。1895年康有为提出“...  相似文献   

10.
《檀山隆记新报》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海外出版的重要华文报纸。长期来,由于未见实物,国内对该报的介绍与评述仅根据一些第二手资料,因而存疑甚多。去年,笔者在美国檀香山学习,曾多次去夏威夷州档案馆披沙淘金,终于欣喜地发现《檀山隆记新报》第296号(图一)、第1160号(图二)两份原件。根据这两份实物,现对该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番稽  相似文献   

11.
《杭州日报》的新媒体实践较早。最近几年该报的新媒体实践主要体现在融媒体建设、新闻的"滚动"与"实时"传播、采编队伍的全媒体转型以及开展"报、网、屏"互动活动等方面。《杭州日报》的新媒体发展路径在地方党报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以为其它地方党报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路径提供一定的启示。在传统报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报、网、屏"融合发展是地方党报发展新媒体无法回避的一条正确道路,在移动互联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支婧茹 《今传媒》2012,(10):31-34
从早期华人下南洋开始时,以新加坡为例,来看华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到第一份华文日报《叻报》的出现,从《叻报》的创办过程和《叻报》所传达出的华人对文化、国家和族群的意识,推动了新加坡报业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华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贠贝贝 《新闻世界》2014,(7):235-236
本文选取民国时期成都的日报《新新新闻》和重庆的日报《新蜀报》为例,通过两份报刊的内容分析民国时期地处内陆的成渝两地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成渝两地报业发展的异同。两份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日报给当今成渝两地的报业发展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京报并没有因新报的出现而趋于消失,反而成为新报中不可或缺的文本,出现了"文本中的文本"的独特现象.从文本理论的视角切入,发现新报之所以文本化京报,有吸引读者、培养读者群体层面的考虑,但京报自身所蕴含的政治权力,及其侧身其中的晚清社会和历史语境或更具决定作用.在华外籍报人将京报视为最权威的消息来源,通过将京报文本化为新报文本,而渐趋建立新报的权威;中国本土报人则通过将京报置于新报报首等方式,表明其中国性与合法性,在办报理念和实践上践行着一套尊王话语.通过与新报之间的互文作用,京报渐趋完成了从官方消息到大众化消息的蜕变,使读者从单一的官方权威解读中解放出来,跳出京报所定义的天下,进入新报所定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夏天,《新报》社和"新报风尚网"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首届贵州时尚文化节"(包括"德昌祥"杯"首届贵州时尚大赛"、"首届贵州时尚摄影展"、《新报》三周年庆文艺晚会),在"发掘本土新人、培养本土明星"上有了较大突破,这标志着《新报》在贯彻办报宗旨"关注女性、品  相似文献   

16.
周英杰 《传媒》2015,(9):29-30
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特色之一.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被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最早的副刊是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编辑出版的《消闲报》. 随后,这一独具中国报业特色的传播形式,不但在广大读者群中生根开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宣传新思想、向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报纸副刊,如《申报》的副刊《自由谈》、《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等.  相似文献   

17.
海外     
《青年记者》2009,(24):3-3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多媒体产品格局初具雏形12月20日,贵州金黔在线报业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和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新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多媒体产品格局初具雏形。金黔在线是贵州首家综合性信息网站,《新报》是贵州唯一一份体制改革试点的非时政类报刊。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新报社组织开展的"德昌祥杯"首届贵州时尚大赛滑板比赛在中天花园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近共40名选手在这里进行精彩角逐。赛事的成功举办,得到了集团、报社领导的赞许和认可。《新报》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不断寻求,通过实践创新,通过编读互动、报网互动,双管齐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11月11日起,听惯报纸叫卖声的北京人,又听到一种新的叫卖声:"新京报!新京报!"在著名报人、共产党员邵飘萍创立的《京报》停刊66年之后,《新京报》于当日在北京创刊。据新华社报道,《新京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共同主办。该报是中国第一张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创办的报纸,是中国第一张由两家党报集团联合主办的大型日报。在11月9日举行的《新京报》成立大会上,该报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说,《新京报》的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的综合性日报———《新京报》在北京创刊。看着报名,令人不禁想起85年前著名报人邵飘萍创办的《京报》。1918年10月5日,邵在北京创办《京报》,以“供改良我国新闻事业之试验,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该报评论时政,抨击列强侵略政策和军阀专制统治,成为影响巨大的著名报纸。虽然《新京报》称“不敢掠人之美”,不认为自己办报是对旧《京报》的复刊行动,但今天的《新京报》同样可算作“供改良我国新闻事业之试验”,因为它是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