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伟 《报刊之友》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伟 《今传媒》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侵权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从隐私权的基本定义和图书馆读者隐私权内容着手,阐述了保护读者隐私权的重要意义,并就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涉及到的读者隐私保护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网络隐私权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嘉 《兰台世界》2008,(4):15-16
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揭示网络隐私和一般个人信息的内在区别,并就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揭示网络隐私和一般个人信息的内在区别,并就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在侵权行为、主观过错、隐私内容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多改变。网络隐私侵权的内容主要有公开被害人姓名、地址和足以使人辨认的特征,不正当地公开他人的财务状况、家庭生活状况、生理缺陷、特殊疾病史以及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他们的违法行为和其他不光彩的历史等;要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治理,除了用技术手段管控传播空间外,还要完善隐私权立法,加强公民的素养等。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法律问题,网络隐私权的范畴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一些特征。面对网络隐私侵权现象的频发,如何实现有效的法律保护是迫切而现实的挑战。因此应在宪法中确立隐私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相关信息立法中也要强调网络隐私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张法  盛钊  刘梅 《新世纪图书馆》2010,(1):80-82,20
论文通过对隐私权概念、各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公众对隐私问题的认知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图书馆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隐私侵权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最高层次的人格利益.在网络经济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现实中侵害网络隐私权的现象非常多,因此,迫切需要确立和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而隐私范围的界定又是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文章由"Google Earth"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和隐私范围的界定,并结合我国有关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金  韩文涛 《传媒》2016,(18):86-88
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包括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和安宁权;朋友圈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往往是多重责任人;其侵权过错既有主观过错,也存在客观过错;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新型网络社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需通过行政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出台专门法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社交网站将个人信息设置逐步透明化,衍生出不少隐私问题.本文拟探究个人数据在社交网站中的应用,及基于此出现的隐私侵权状况及保护策略.隐私权自始即强调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权利主体的控制决定力,当它遭遇到社交网站这一信息媒介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趋势的时候,呈现出新的样态,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制度设计层面、技术层面、法律规范层面寻求保护社交网站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杨丽莉 《新闻世界》2014,(8):306-307
自美国学者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于1890年提出隐私概念后,学界就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其边界问题仍存在争议。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保存和传播个人隐私信息非常容易实现,当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另外由于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要求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及特点、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表现形式与抗辩事由以及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拉夫堡大学图书馆隐私问题调查与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英国拉夫堡大学数字图书馆隐私问题调查基础上,针对我国现有法律尚不足以解决读者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现状,提出了通过立法建立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应拄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国外网络隐私的保护策略,探讨了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与电子商务经营者利益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行业自律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行业自律保护存在一些问题:整个互联网行业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操作性不强;多数网站没能在显著的位置张贴隐私权保护声明;一些网站即使张贴了隐私权声明,仍形同虚设.要让行业自律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应加强政府对行业自律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行政监管;其次,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等行业组织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再次,各网站应制定严格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最后,应发动网民监督各网站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用户隐私侵害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阐述了用户隐私权的含义,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的环节,提出了保护用户隐私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容,侵权主体,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倾向以及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提出应该运用法律、技术、伦理的综合治理手段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18.
网络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特别是进入Web2.0时代之后,利用网络来披露和传播他人隐私的情况日益增多,也更难以发现和控制。另外,网民自身的隐私被侵害的案例也频繁发生。因此,网民在进行网络传播时,如果能明了什么是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和网络隐私侵权的分类,网络隐私侵权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社交对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渗透,网络社交传播中信息的自我呈现等不合理使用方式引发了用户隐私的泄露,个人隐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悖论”现象作为用户无法避免的一种矛盾现象,其存在、成因及其消解的相关问题备受关注。隐私悖论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宏观政策管理层面、法律层面、网络社交平台的技术层面及用户自身层面等。从网络社交用户本身来看,其隐私态度和隐私行为的非一致性是造成隐私悖论的主要原因,具体成因表现为自我呈现、边界管理、风险感知及具体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了隐私态度和隐私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国外网络隐私的保护策略,探讨了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与电子商务经营者利益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