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二)从量变到质变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量变,也叫做渐变。这种变化是比较渐进的、缓慢的、不很显著的。在量变中,事物不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保持着质的相对稳定性,就是说,某个事物仍然是某个事物,并没有变成其他事物。马克思说:单纯的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点,就会转化为质的差别。”量变达到一定的限度,就转化为质变。质变,也叫做突变或是飞跃。这种变化是比较突进的、迅速的、显著的。在质变中,事物打破了原来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由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经过质变,又开始了新的发展过程,开始了新的量变……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状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  相似文献   

2.
我国哲学界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论述值得商榷。质是相对于人的实践任务和目的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区别于同类事物的规定性。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是:(1)量本来就是质,故量变也直接就是质变;(2)事物自身各种属性之间的相关性;(3)单个属性的量变可以导致事物结构的变化,而事物的质主要决定于结构。据此,将结构变化看作由量变到质变的中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哲学论著和教材都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它区别了质变与量变运动的根本不同之处,界限如此明确。以致人们无不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由相对静止到显著变动的两个环节,是首尾衔接、先后相承、“交错进行”、互不取代的两个阶段,并把质量互变规律表述为(定义为)“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相互转化”规律,套用黑格尔的说法,质变就是“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黑格尔《逻辑学》曾经认为;质变时,“单纯量的进展,被绝对的中断”,作为“质变对立面”的量变,“恰恰是单纯的漠不相关的改变”,只是在关节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都把事物的量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这种看法是值得商讨的.恩格斯在谈到不同的量变形式都会引起质的差异时写道:“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差不多总是这样——同时基于这两者.”(《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这段话中,笔者认为,自然界的量变形式基本上应分为三种:一种是由物质的量变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由运动的量变引  相似文献   

5.
梅其蕉 《考试》2004,(10):53-54
误区一:量变就是事物的变化,质变就是事物的发展[简析]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当然是事物变化的一种状态,是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必然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 :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即事物在大小、速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 ;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一种形式容易理解 ,第二种形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既然数量不变 ,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排列组合的变化引起质变 ,怎么能说是量变引起质变呢?这个过程中的量变又是什么呢?原来 ,事物的量是区分为外…  相似文献   

7.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指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进而达到质变;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质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的无限发展。”近几年来,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这一规律的应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现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把握量变的方向,创造量变的条件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理解一个重要概念,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个重要规律等都属于一次质的变化。要想促成这些质的变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量变的方向,努力创造量变的条件。现举例…  相似文献   

8.
质量互变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对于我们的生活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事物联系和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质变量变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做事应该适度,把握时机,还要注意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石国强同志在《量变杂议》一文中提出:与一定质量相联系的不同质的物质层次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一种表现。他说:“由这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不同性质的事物是质变。但量变和质变还有一种表现,就是由于物质因其大小和质量不同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一个事物分割到一定程度,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就会引起物质的变化,这也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笔者认为,石国强同志的观点基本上是无可非议的,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所引起.从因果联系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把它们看成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原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妥当,值得重新研究.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和状态,两者有根本的区别,但它们并不是各不相关的,而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表现在事物的质变需要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部分质变问题部分质变问题,是我国学术界一年多以来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讨论概况如下: (一)什么是部分质变?部分质变只存在于总的量变过程中呢?还是也存在于根本质变的过程中?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部分质变只是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它是指一种事物过渡到另一种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在前一种事物本身未产生根本变化之前,所产生的质的部分变化。因此,当我们考察部分质变时,首先是不能脱离量变过程的,它是在量变范围内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为根本质变作准备。如果认为部分质变是在量变范围以外,是属于根本质变的过程,若干部分质变相加构成事物的根本质变,那就无异说,事物只要一发生部分质变,就开始进入根本质变的过程。这  相似文献   

13.
《辽宁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发表了石国强同志的《量变杂议》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石国强同志提出:“由这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不同性质的事物是质变。但量变到质变还有一种表现,就是由于物质因其大小和质量不同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一个事物分割到一定程度,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就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这也是量变转化为质变。”(以下未注出处引文皆出自此文)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还有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在<经济常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好几个"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量”是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中的重要范畴之一,长期以来在我们公开发行的某些哲学读物或教材中,总是习惯地把“量”称为事物的“外在(部)规定性”,借以和“质是事物内在(部)规定性”的命题相对立。譬如: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哲学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盛行一种“质变优于量变”的观点,而且一直流传至今.1980年11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质变优于量变”是客观的辩证法》一文,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这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虽然也承认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但是,他们认为,质比量更根本,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所以,“质变优于量变”.这种观点把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针对技工学校,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技校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数学教材,开展德育渗透工作,作一些探讨。1、量变质变思想在数学教学上的映证量变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状态,量变是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在根本性质上的变化,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飞跃,反映在数学上,量变和质变的形式亦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极限理论的核心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平面函数曲线来讲,…  相似文献   

18.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态或形式.恩格斯在阐述这一基本规律时指出:“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①又说:“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差不多总是这样——同时基于这两者。所以,没有物质或运动的增加或减少,即没有有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物体的质的.”②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所以有质的差别,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量的多少,而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量变和质变的含义,掌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以及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20.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从研究物质的微观组成到物质的宏观性质,都蕴涵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体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密切关系,因此,用哲学思想指导化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一、在化学反应中渗透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态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质、量、度,质是事物存在的基础,量是事物存在的条件,度是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量的界限,度是质与量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积累的必然前提。量变达到一定时,度必然引起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