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博士出版了他的<图书馆学五法则>.该书对图书馆工作作了"最简明的表述",成为世界图书馆学的经典性著作之一,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图书馆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对花样迭出的"贺岁片"电影、"新春音乐会"已不再陌生,细心的人会发现,2001年春节文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贺岁书.其中较有影响的,像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在家贺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年夜饭>,中国邮电出版社和童趣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世纪儿童大礼包>等,分别是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贺岁书.看来,图书出版也开始搭乘贺岁便车,盯上了节假日市场.那么,"贺岁书"现象的出现,对出版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两个方面,分析阎连科耙耧小说中女性"活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新闻传播界的泰斗级人物,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是其传播思想最好的彰显.<传播学史>对该书的评价是:"不管是在出版的时候,还是在出版以后的岁月中,都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这样的表述是否过分"溢美",恐怕只有读过<公众舆论>的人才能有所体味.  相似文献   

5.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6.
继<退步集>和<退步集续编>之后,著名作家、画家陈丹青先生最近出版了新书<荒废集>,我们还记得<退步集续编>中陈丹青提到之所以-退再退的原因,是要"退到历史深处,借一双眼,以更深刻照看今日种种文化现状",而这本新书<荒废集>却坦言荒废,其中的原因与他这几年跟媒体打交道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发现"地球是圆的"到宣布"世界是平的",人类历经500余年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真正来临.曾出版过<时间简史>等系列图书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  相似文献   

8.
良师益友惠我良多 说起来,我跟穗芳兄有好几个"同".上文已经提到,我们同在新闻出版署直属的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同应<新闻出版报>之聘做"评报"工作,还同为<新闻出版报>、<新闻之友>、<语文建设>、<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等报刊撰稿.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04年11月下旬刊发表<"工者有其股"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介绍云南新华书店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工者有其股的做法,文章写得很好,颇有创见,给人以新鲜的启迪.唯文中说到,他们这样做,"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具体实践",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