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了解如何确定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及其几何参数的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 (2)了解有关的公差标准常用规则,会查找公差表格,能对常用零件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公差和配合;  相似文献   

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专业特别是机械专业各工种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上,达到学生在理论上弄懂、吃透,并且有动手操作的全面能力,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何处理教材,制定适当的教学体系,使之符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中等技术工人教育的特点,反映互换性和测量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式,是任课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教学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更好地完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教学任务呢?笔者结合理论与生产实践教学谈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4.
岳晓红 《成才之路》2011,(20):78-79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定义多、概念多、符号多、标准多,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而对于中职生来说,初中知识水平,基础还不扎实,生活经验少,并且没有任何生产实践经验,所以想学好这门课当然就有点吃力并具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下面是我在几年的公差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5.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我院机械及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本文将对课程培养目标、目前我院《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教学中需改进的问题、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式设计、实践效果体现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机械行业的工作岗位,从设计制造工程师到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都必须具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须重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下面就《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公差制度、加工过程和检测手段是实现零件互换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三者紧密联系,却又自成体系。在现行的课程结构中,加工过程有《机械加工工艺学》课程,“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两者作一门课,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结构是欠妥的。 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内涵不同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属不同的范畴,研究不同的问题,“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是零件具有互换性的保证,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保证。“没有标准就没有现代化”。“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标准和质量监督的眼睛。“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公差配合”从“精度”或“误差”的观点去分析研究零件及机构的几何参数,其基本是误差理论,基本的教学研究方法是数理统计,研究的中心是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规定分差。“测量技术”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订有关计量标准,研究如何选  相似文献   

8.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技术性,实用性强,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认识各项机械基础标准,会查各项公差表格,更重要的是具备了机械产品精度设计及检测的初步技能。因此,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实用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9.
过去在我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多数学生“头痛”的课程,每学期的期末成绩都位列各科末位。而作为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个任课老师探讨和思考的一个任务。下面谈谈我校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学习、尝试和探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项目化教学——以任务带动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从设计制造到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都必须具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此课程以其自身特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收效甚微,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钟耀光 《考试周刊》2007,(35):101-102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强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亚斌 《考试周刊》2013,(8):125-126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机械类中级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专业课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不仅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在理论知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下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谭香玲  张洪  何燕  肖力 《考试周刊》2010,(55):228-229
本文分析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指出了基于行动体系的项目化教学在此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通过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项目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中的优势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在公差配合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公差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简称。课程名称就是实现机械零件互换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也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我国大学、中专机械类专业设立本课程已有40多年历史,所用版本众多,但其结构与内容基本相同,主要由公差与测量两部分组成。一、存在问题1课程结构混淆问题该课程是由两个不同范畴、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公差属于标准化范畴,测量属于计量学范畴。在我国《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中,把公差列入基础类,把测量技术列为与工艺、机床、刀具决具、模具等并列的专业技术类。前者是基础课,后者是专业课,课程性质不同,都…  相似文献   

17.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以下简称公差)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职业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说明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并会一般的零件测量工作。笔者通过对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结意识,满足了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石油机械生产的发展,对各类产品的互换性与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差配合知识与测量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对石油机械制造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业务要求之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下简称公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面很广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校的机械制造、焊接、内燃机等专业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既学好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以便为后继课的学习和未来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几年来,我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及公差课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