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一旦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知音其实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古时,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钟子期为之喝彩;于是,钟子期成了俞伯牙的知音,"高山流水"也就成为了一曲称颂知音的千载赞歌.  相似文献   

3.
<正>古语有云:千金易得,知音难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被广为流传。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这一知音后,终生不复弹琴,可见知音之难得与重要。人生在世,倘若能遇到一位知己,那么哪怕再平淡的岁月,也会因此而变得美好起来。知音不等同于泛泛之交,也不一定非得地位相当,关系紧密。真正的知音,应该是与你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人。正如管仲所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身上的那些不足,在鲍叔牙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03,(9)
本期竞答题: 1.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朋友,也比喻乐曲美妙动听。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说俞伯牙很会弹琴,( )善于欣赏。  相似文献   

5.
音乐与成语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得或乐曲高妙。  相似文献   

6.
分享生命     
《同学少年》2010,(2):25-25
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声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倾斜角眼中的精彩?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拥有了这份相遇相知的情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造就的。知音间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它是一篇文言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3,(8)
本期竞答题: 1.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朋友,也比喻乐曲美妙动听。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说俞伯牙很会弹琴,( )善于欣赏。 A.钟子和 B.钟子期 c.伯夷 D.叔齐 2.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相似文献   

9.
黄俊敏 《课外阅读》2010,(12):107-108
小时候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知道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但对于钟子期为什么有那么高妙的欣赏音乐的水平,却总想不通,当然,更不知道音乐与文学的知音关系,直到长大,尤其是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后,才理解了音乐之美,明白了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鼓琴的伤痛,认识到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友谊     
读过毕淑敏的《爱怕什么》,我想到了许多。爱怕虚伪,爱怕沙上建塔。那么友谊呢?友谊怕什么?古时俞伯牙、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一对知音,一弹一听,感人至深。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自感无人能深谙其音乐的精魂所在,毅然弃琴而去。由此可见,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志趣之上的,所以,友谊怕志趣不同。友谊是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目】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满分作文展示】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当年,俞伯牙…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有个俞伯牙结知音的故事。上大夫俞伯牙舟泊山崖,喜逢知音钟子期(是个樵夫)。次年俞伯牙赴约,钟子期亡故。结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叹道:子期不在对谁弹!欲觅知音难上难。这则故事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3,(7)
本期竞答题: 1.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朋友,也比喻乐曲美妙动听。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说俞伯牙很会弹琴,( )善于欣赏。 A.钟子和 B.钟子期 C.伯夷 D.叔齐 2.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尼罗河 B.湄公河 C.亚马孙河 D.多瑙河 3. 我国明代有一位工匠曾制  相似文献   

14.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动人故事。全文只有77个字,但背后却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如何让学生透过文言文的深层解读和情境体验,使学生真切感受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堂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们心中认定的知音的最高境界。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唇间轻轻吟出。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逢识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  相似文献   

16.
漫步古琴台     
<正>四月的阳光,洒在武汉汉阳龟山脚下的月湖上,潋滟的水面上泛起一片碎金般的波光。透过被微风轻拂的长长柳帘,可以看到月湖之畔、茂密的林荫掩映之下,粉墙碧瓦、宁静幽雅的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在此地遇见知音锺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即发源于此,故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誉。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相似文献   

17.
刘惠 《黑河教育》2012,(5):53-53
教学目标:反复品读,体会俞伯牙、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认识课文中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教学准备:图片课件,《高山流水》、《葬花吟》、《知音》音乐,名句欣赏,生字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谈话导入,  相似文献   

18.
说缘     
恐怕世界上最奇妙的是缘。陌生人千里之外会有线来相会,岁月沧桑割不断缘的相连,风刀霜剑也拦不住缘的聚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因为琴瑟早以将心与心呼唤,高山流水向来就是缘的音符和旋律。其实缘并非是血缘的同宗,缘也并非要亲情的归因。缘只是人与人之间邂逅产生的磁场;缘只是心与心交融的空间。线可以聚,缘可以散,一切随缘不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驾御。不必将缘看得太神秘,今天与此有缘,明朝会与被有缘,只因时随境迁,情与时移,人生何处不随缘。还记得东坡有云:“穷则独善其身,通则兼济天下”,当阅…  相似文献   

19.
相见,相依     
方清纯 《新读写》2013,(2):42-43
与礼相见,在古代。 战国时有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彼此互敬互爱。汉代时有汉文帝刘恒,他侍奉病母三年常常目不交睫,母亲所服汤药都是他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食用。宋朝时有杨时与游酢,两人为不打扰程颐养神在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中站了良久,当雪快要没过两人的膝盖时,方才被请进屋。  相似文献   

20.
黄鸽 《河北教育》2011,(9):15-16
罗才军老师对课文的解读深入独到,设计匠心独具,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沉浸在“高山流水韵依依,千古难觅一知音”的境界里,犹如高山流水,曲韵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