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这一关键节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去年底辽宁日报刊登的《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勿要随意抹黑中国”,该文当时引发社会上的轩然大波,两方声音交锋,也引发了我们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这一  相似文献   

2.
徐同林 《现代语文》2006,(4):121-124
语能给我们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尤其在此讲求实用、实惠、实在,盛行功利的当今。于是,就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悖论——语“无用”,“难学”,“无效”,所以就不必学,自然也就不用教了。学生不学——老师难教——校领导也就认为大学语课(中小学必修,且不详论)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了。大学语的逐步边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甚至焦虑与讨论。(参见刘芳《课时学分萎缩必修变选修“大学语”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日;刘擎《中国大学语正处于“紧急状态”》,《新京报》2005年11月2日: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新京报》2005年11月3日;刘成友《从大学语到大学人》,《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31日上午,我参加《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型画册颁奖仪式,发表了一段感想,听的人都认为讲得很好,特作为此期《孙老师说》的一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30日的《燕赵都市报》有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让学生自扇耳光自钴裤裆来长记性”的过程。看后深感痛心。  相似文献   

5.
近期连续几则关于教育的新闻报道,让人不能不心生忧虑,深入思考。
  2014年11月13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11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一名女生因点名不到受到老师批评。课间休息时,这名女生主动拿老师的杯子去饮水机接热水,“老师还说了句谢谢”。岂料,这名女生之后端着接满热水的杯子,直接泼向老师的面部。老师试图闪躲,但仍有半边脸被烫伤。女生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是:老师诅咒她考不上研,她要让老师看不见明天的阳光。报道最后说,华东政法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已报案,相关情况待警方调查结果出来后,会依法依规处理。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5日.重庆20多家家电供应商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名为JD的俱乐部.JD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个行为.是发出了《重庆家电厂家(供应商)代表给国美的一封公开信》。在公开信中,这些供应商列举出了重庆国美一系列”令人无法忍受的行为”:擅自给供应商降价、摊派各类费用、拖欠货款、强行厂家加入国美新开店等,要求国美改正。  相似文献   

7.
陈文 《湖南教育》2004,(14):9-10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屡屡见之于报端和电视。2001年11月27日《金陵晚报》报道,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某小学六年级9名学生被老师一起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刀把脸皮刮得薄一点”。2001年11月26日《三联生活周刊》刊登的读者来信说,陕西省渭南市一老师因为学生在小测验中没有答出一个问题,除了骂学生“笨得跟猪一  相似文献   

8.
女儿刚上大学,开学不久,发来一个电子邮件,说:“我们的大众传播老师从本质上说是反大众传播的。”她列举了老师的几个观点,一是说1919年以后的书要少读,1949年以后的书要慎读,1979年以后的书基本不要读。二是说鲁迅的《狂人日记》“破坏中国古典文化”;三是说胡适这种人是“国家的败类”。对于这样的说法,要在几年或十几年前,我会感到不可思议,以至于义愤填膺,如今却  相似文献   

9.
裴老师 :您好 !不知您看到 11月 14日《中国青年报》上刊载的“14岁学生怎能为‘自尊’而自杀”这篇报道了吗 ?我是听同学讲后才借报纸看的 ,我深为内蒙这位凯钦同学而痛惜。痛定思痛 ,我想了许多 :人们常说 ,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骄娇”二气十足 ,我常不以为然。然而 ,面对凯钦同学的悲剧 ,面对周围同龄人经不起批评、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一遇挫折就激流勇退、萎靡不振抑或是消极抵抗、离家出走甚至会以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挫折的状况……真有些害怕 ,谁能不遇到挫折呢 ?想想 ,裴老师 ,我也是一位初中生 ,是凯钦同学的同龄人 ,我和几位…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以草根明星张一一、独孤意为代表的众多80后作家联合发表公开信,严辞敦促周立波尽快向广大网民道歉。公开信指出,周立波是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的典型代表。说他庸俗,是因为周立波惯于打着海派清  相似文献   

11.
储晖 《教育》2010,(1):23-23
2009年11月11日,安徽省高校11位教授,联合媒体给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和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题为“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的公开信。11月20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就公开信作出回应,表示这个问题“特别宏大”,“是非常重要,又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时间:2007年11月9日 地点:仙台三井城市酒店 毛丹青:这是我们第二次谈话,也许跟昨天所谈的内容有些不同,更偏重一些理论问题。这次你赴日讲演的第一讲是《双向的煎熬》。是在大阪讲的。第二讲在东京,题目是《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第三讲就在今天我们住的仙台,讲的是《永恒的和消失的》,然后最后一讲去北海道,题目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基础训练1》的第五题,听老师讲《白头翁的故事》,听后再让学生说。这是三年级的开篇作,遵循了作文教学“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0,(12):16-17
曹林11月11日在《扬子晚报》撰文指出:北大11位教。授联名向校长致公开信,建议北大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近期连续几则关于教育的新闻报道,让人不能不心生忧虑,深入思考。2014年11月13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11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一名女生因点名不到受到老师批评。课间休息时,这名女生主动拿老师的杯子去饮水机接热水,"老师还说了句谢谢"。岂料,这名女生之后端着接满热水的杯子,直接泼向老师的面部。老师试图闪躲,但仍有半边脸被烫伤。女生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是:老师诅咒她考不上研,她  相似文献   

16.
教师相聚,常讲些生活、工作中的笑料逗乐。其中有些笑话听后,如鲠在喉。譬如:某老师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问其中的“老军”是什么,老师望文生义道,“老军就是老军人嘛,这还问”;某老师讲《美猴王》,讲解“与狼虫为伴”一句时,把“虫”释为“昆虫”;某老师讲《木兰辞》,学生说“这首诗胡编乱造,古代女人裹脚,怎么能跟男人在一起行军打仗”,老师不知其所以然,便唬道:“这是文艺作品,可以创造”。文科老师有人如此,理科老师亦有“同类项”,学生问题目,不懂则曰“此题缺少条件,无解”……  前人有训,学高为师。…  相似文献   

17.
赵文辉 《山东教育》2005,(14):11-12
近日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美丽的歧视》的文章,讲的是一个既聪明又不好学,只知混天聊日的复读生大伟,在课堂上看武侠小说,被教外语的张老师发现了。张老师说:“大伟,你真没出息!你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还在糟蹋父母的钱,你要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大伟听完这番话,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想对您说一件遗憾的事。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姚知林的家长提议每个同学轮流当一日班长,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就在班级宣布:按学号轮流当一日班长,每个人在当一日班长的早晨都要向大家讲一条小知识。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我更加兴奋,因为我也有机会当一日班长了。同学们按学号轮流着,他们有时讲的资料是重复的。我想:我当班长的时候,跟他们讲的资料一定不一样。在“五一”的前两天,我准备了《肥皂的发明》这一资料。我反复把这篇短文读了好几遍,然后试着背了一下。妈妈听见了说:“你背得不太流利,再读几遍,一会儿我考你…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0,(12):16-16
张军兴11月5日在《重庆日报》撰文指出:近日,安徽省无为县一小学老师,因儿子在班上丢失了眼镜,罚全班学生跪讲台,还用长尺打学生。有学生说,全班同学在教室前面跪不下,老师又让一半学生跪到教室后面。目前,该学校已要求这名老师停职反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