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 《华章》2012,(2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各个文化正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并且处在不断流动变化之中.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人们展开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和谐”文化对话的展开已成为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吴红英 《考试周刊》2012,(61):34-34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所以“对话式”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对话式”教学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至少存在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相互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构建了平等、和谐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对话”是构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对话主题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题各自方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对话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王玉丽 《江苏教育》2004,(12B):26-27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对话”的过程就是“共享”的过程,在“对话”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又是建构。  相似文献   

6.
王百岩 《现代语文》2008,(10):86-87
“对话”,再普通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人们能相互沟通、认识、了解。熟人之间、陌生人之间,朋友之间、敌我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在此不赘述。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而“对话”是语文新课程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如何解读文本,完成读者、作者、文本间的多重对话,致使师生在文本对话中感悟、交流、沟通、升华,《生命,生命》一文课堂的教学,或许对你有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系统性,数学教师应当以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为教学重点,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发现“对话式教学”具有引导性、沟通性、活跃性以及针对性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对话式教学”也存在主体偏差、重视不足、包容性差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明确主体、加强交流、提升认知等手段对其进行改善,从而发挥“对话式教学”提升课堂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0.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存在着概念含混的地方,导致指向不明,教学中容易造成混乱。应把握阅读“对话”与阅读教学“对话”的不同,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的不同。真正在阅读教学中落实阅读教学“对话”的理论和实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陈建均 《江苏教育》2022,(87):57-60
家访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实践阵地,自“双减”以来,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班主任与家长、学生开展“对话式”沟通是家访的重要方式,随着德育工作地点由学校转换到家庭,班主任的对话德育不能仅停留在有声话语交谈的层面。为避免家访工作中对话的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将对话消融于热闹浅层的言语交谈之中,班主任“对话式”德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眼观六路,观察家庭“软”环境;寻求有效对话,先求其惑,再倾耳听,最后给出建议;关注隐性对话,拨动家长和学生的心弦,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作为师生间对话的重要伙伴,是阅读教学藉以展开的对话对象,是具有重大价值的“有意义的他”。因此,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对话过程,就是实现教师、学生、本三心灵的沟通、精神的交流,进而达到视界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7.
朱瑛 《宁夏教育》2006,(4):41-41,43
第一,讲在学生“对话”对而不明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它认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可以获得独立的感受与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积极有效的对话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很显然是“对”而有益的, 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但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沟通形式虽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却形成了稳定的“模式”,某些部分甚至变成了明显的“仪式”:学生花三五分钟匆匆读完课文就立马展开“对话”.而且是你一言我一语,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种形式甚至走向了绝对化,造...  相似文献   

19.
“对话”理论影响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实质 (一)“对话”的内涵 “对话”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上的对话是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即人与人之间用言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广义上的对话则包括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通常只关心师生之间的有声对话——这道精美的“学习大餐”,而忽视了无声对话——新课程教学中的这道“休闲点心”。真正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有声对话与无声对话的有机结合。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师生“对话”这一沟通形式却形成了稳定的“模式”。某些甚至变成了明显的“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