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述了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的三种年谱之作的特点和缺失,剖析了《鲍刻六种》一书实为《振绮堂汪氏丛刻》,提出了亟需拓深的对鲍氏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藏书家鲍廷博亲笔手抄之《一角编》,是此书现存各版本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其中保存了不见于其他文献收录的鲍廷博画像,因而使众多名家争相收藏.杨澥、徐楙、郑文焯、袁克文之手跋,章钰撰写之像赞,高度评价了鲍廷博一生藏书、刻书的卓越贡献.此清抄本的完整保存,使后世学子得以瞻仰一代书宗鲍廷博的遗风和墨迹,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4,(4):126-128
鲍廷博不仅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大藏书家、大刻书家、校勘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诗人,有"鲍夕照"的妙称,《花韵轩咏物诗存》是他留存世间的唯一诗集,未刊刻而不能广布,却能补充史志之阙如,反映当时江南文士生活状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6.
祖籍徽州的清代藏书家和刻书家鲍廷博,前半生主要在杭州活动,后半生定居浙江桐乡。同时人赵学敏对于其迁居桐乡的具体时间有清楚的记载,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鲍廷博时年49岁。此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鲍廷博的后半生藏书和刻书事业。  相似文献   

7.
清代藏书家鲍廷博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精挑多种进呈,由于所献图籍多宋元以来孤本,世称献书之冠,受到了清廷的嘉赏。鲍氏所献之书大多符合治经忌空谈,治史不能忽视实证的乾嘉考据学要求,因而被采纳较多。此外,凭借深厚的朴学功底,鲍廷博还参与了浙江巡抚续进书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校理工作,为全书的编纂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鲍廷博传记资料见于十余种文献中,雷同者颇多。而新见的鲍廷博墓志铭,则将其不为人所知的鲍氏家世、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人品、名节做了全面的诠释。此墓志铭较之阮元、翁广平等人所述的鲍氏家世、生平事迹,给出了新的五个方面的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近两年对鲍廷博及其知不足斋刻书的研究,发现知不足斋所刻书籍和各大图书馆所保存的鲍氏知不足斋抄本中记载了不少刻工姓名,但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本文将尽己之所见,在辑录知不足斋所刻诸书和刻书底本中保存的刻工信息的基础上,对鲍廷博刻书的具体状况重加认识,以此彰显刻工在知不足斋刻书中的重要地位,进而推进对清代刻书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鲍廷博與"知不足齋"藏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鲍廷博的藏书、刻书事业及其成为藏书家契机,进而评价了"知不足斋"藏书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明 《图书馆杂志》2020,(4):141-147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状报     
冯媛 《兰台世界》2020,(5):141-144
状报起源于唐代,是伴随着进奏院的产生而出现。进奏官把获取到的关于朝廷信息和其他地方藩镇的动态,编辑成状报传递给各自所在的藩镇,让节度使可以及时得到消息,并且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状报成为唐代中央和地方联系交流的媒介,对信息沟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文藻编著的《葆醇堂藏书录》采用"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分法,试图打破四部分类框架。他整合小类设立艺部,把志部、类部、说部提升为一级类目,调整部分二、三级类目的划分、名称和顺序,对类书的性质和丛书的价值做出新认识,反映出以小学、金石学、舆地之学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术风貌。《葆醇堂藏书录》本着灵活变通的编目原则,力求突破四分法的桎梏,在图书分类上体现学术发展,是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玉烛宝典》一书大量引用《礼记.月令》的文字,而这些引文与现今通行的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之《礼记》多有不同。对比这些差异,可以发现阮本的一些错误,同时也可发现《玉烛宝典》作为一部成书于唐前的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其文字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详细考证已有材料,试图以解释研究的角度解析《汇报》创办的由来,及清洋行买办唐廷枢和改良政治家郑观应之于《汇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文邦 《出版科学》2016,24(6):120-124
1919—1922年,毛泽东以“馆外撰述员”的身份参与湖南《大公报》的采写与编辑工作,这是青年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和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大公报》的编撰活动,既对当时湖南的社会、政治、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他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陈志英 《新闻界》2008,(2):71-72
本文以《四川政协报》为例,分析了实现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方法、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季秋华《知不足斋序跋题记》为对象,较全面地论述清代大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在长达七十年生涯中的藏书、校刻书事迹,指出鲍氏的序跋题记,不仅反映他藏书、校刻书的历程,更是其收藏、校刻书历程中的人生感悟、心灵独白的流露;不仅是版本目录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乾嘉时代浓厚人文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