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录像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数字化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类别,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结合我局馆在录像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实践.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着重从技术角度阐述了录像数字化制作的工程流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及特点.保障录像档案数字化质量的光盘保管方法等若干问题。通过对MPEG-2技术的特点及广泛的应用领域的客观论述.分析了该技术的录像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屏幕软打样与传统打样.数码打样这些硬打样方式不同,它没有具体的样张,客户或者操作者只是通过计算机屏幕获得打样的效果和信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ICC开发和推广的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开放式色彩管理技术.得到了软硬件开发商和相关行业的认可和大力推动。屏幕软打样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近两年相关展会上展出的屏幕软打样产品已经相当丰富。既有本地单机打样产品,也有远程网络打样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对12分钟疑似录音的来源进行了调查。在此过程中,一段5·8空难飞行仿真录像浮出水面。录像长度约38分钟,标题为B737深圳重大飞行事故——(原)中国民航总局安全办公室、(原)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制作,制作日期为2000年12月。录像数据引用自事故存留的FDR和CVR的译码数据,以及现场调查的大量资料。CVR即为记录飞行员对话录音的黑匣子。这与互联网上流传的12分钟版本录音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领域,屏幕录制软件属于录制软件的范畴。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屏幕录制软件的理解,都是录制桌面操作的软件。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屏幕录制软件"是计算机新媒体术语,除了包含录制电脑桌面操作,屏幕录制软件还包括了另一个重要来源,即录制计算机视窗环境中的视频内容,目前主要用于视频图像的采集取证,教学操作视频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杨海燕韦华 《视听》2016,(5):102-104
介绍屏幕监控录像专家软件在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播枢纽台远程监控平台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实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制作和编排上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并直接推动了电视新闻模式的发展。新的节目形态不断涌现,并日益呈现出屏幕元素多样化、制作互动化.编排综艺化、竞争品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移动式虚拟演播室技术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虚拟演播室技术并没有复杂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实现对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和电视摄像机所拍摄的真实场景进行数字化合成。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就融媒体时代移动式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探讨,以供业内人士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以计算机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举例,说明了计算机在这方面的应用,首先讲述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然后从电视节目制作的极大部分,分别说明了计算机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最后又以音频处理为例子。说明了计算机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音像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数字化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类别,有着其特殊性。本文主要结合我局馆在音像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实践,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着重从技术角度阐述一些探索性问题。其中涉及音像档案信息的采集、信息格式的选择与编码、载体选取、加工处理、保管等等。内容涉及到了“音像档案数字化”制作的全过程,既有横向不同技术标准的对比,又有纵向主要技术标准的分析。文章用了很大的笔墨对MPEG一2技术进行了论述。客观地阐述了其优、缺点,以及该技术在录像档案数字化的探索式应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录像的制作步骤以及各制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在制作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风险,影响着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因此,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进行了相关介绍,同时也论述了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在专题后期制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影视、电视等节目后期制作的主要方式。运用特技效果可以丰富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增强屏幕的感染力和视觉的趣味性。本文主要介绍大洋D3-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其特技制作功能,并进一步结合合肥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实践给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技应用实例,对特技制作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虚拟演播室技术概述 1.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产生 虚拟演播室最早起源于“电子布景”的概念,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电子出版》1996,(12):47-49
扫描仪选购指南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观看充斥着图形和符号的屏幕。扫描仪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同时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输入手段和新的办公系统解决方案。扫描仪发展到今天其应用可谓多元化。从排版印刷到广告制作,从CAD设计到办公领域,无处不...  相似文献   

15.
郭怀珍 《陕西档案》2020,(1):55-56,54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与风生水起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并继“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之后,又产生了“信息空间”。同时,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这些都不断推动和促进着作为人事管理关键环节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数据化建设。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和照相录像等数字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的电视台制播系统将是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高度网络化的先进系统。伴随着数字压缩技术、数字存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制作模式、存储模式和播出模式都在逐渐发生变化。本文主要结合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建设及制播一体化技术.探讨了以媒体资产管理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媒资管理系统在数字电视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声像档案保存与利用效果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北京档案》2011,(3):24-26
本文针对近年来录音录像档案在制作、保存与利用的不同阶段存在的一些尚待解决或应当引起重视的技术及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源头干预、归档管理和有效利用三方面提出一些提高声像档案保存与利用效果的针对性措施,以期在确保录音录像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读取方式的安全性和内容检索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技术方便了录像档案的利用,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和调用而不破坏原有档案内容,也更有利于原有载体的保护.本文就数字化的技术和工作过程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抛砖引玉. 一、录像档案的数字化技术及其特点 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包括存储格式的转换、模拟信号的采集输入、编辑、数字信号的输出利用等工作,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所谓"非线性编辑技术",就是把声音、图形、图像等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号,存放到计算机的硬盘上.然后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数字音像进行编辑处理,再以数字格式输出到网络、光盘、数码录像带上面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基于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架构的色彩管理技术、数码打样技术在最近10年之间迅速地普及到了图文信息处理和传播的各个方面。数码打样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几年前还对其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印刷企业和客户也认可了这个发展趋势.积极地引进相关的软件、硬件.学习和实施相关的技术和工艺。在drupa2004展览会上展现的屏幕软打样效果让很多参观者认可了其精度。实际上.国外一些有经验的内容制作者已经把屏幕软打样作为其主要的设计、调色打样手段,硬拷贝打样仅作为抽样验证使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逐步成为当今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技术。本篇文章最先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之后着重分析并研究了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计算机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技术等,并在本文的最后,全面剖析了以上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