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在永乐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明成祖朱棣继承明初对外友好的外交宗旨,积极进取,与安南(越南北部)等周边国家保持和睦的、巩固的宗藩关系。但是,由于安南胡朝建立后对明朝边境多次侵扰等原因,明成祖出兵征讨安南,推翻了胡朝政权,把安南变为中国的一个省。关于明成祖对安南的一系列政策,学界已有许多不同评价。事实上,明成祖的安南政策具有明显双重性,应该分为两个不同部分来理解:反击安南侵略;占领、统治安南。  相似文献   

2.
明永乐四年,安南胡汉苍骗杀陈天平事件,激怒了篡位不久的明成祖,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与对安南的藩属关系,明成祖决定兴兵南伐,主要从广西和云南两路进攻安南。关于此次出兵人数,至今尚无定论,现仅依据所掌握之史料,就明朝征伐安南用兵情况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分析,我们发现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中国海洋航海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通过对明代、清代的历史分析,我们发现明朝和清朝的最后时期具备了很多相似地方,但明清两朝在对外政策上却大相径庭。本文以郑和下西洋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明清两朝对外政策的差异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大体上调整了永乐时期的对外政策,从安南撤军.与朝鲜和东南亚等国保持友好关系,密切了同日本的经济往来,并派郑和第七次远航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东北非一些国家的交往,使中国保持了一个大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安南即今越南北部,是与我国南境接壤很长的有古老文明史的邻邦。明朝前期(洪武至宣德)的几代执政者,根据当时形势,分别制订了不同的对安南的政策,因此,明朝政府和安南政权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对明朝前期的政治产生了影响。因此,明朝前期对安南的政策不但是明朝与安南关系史上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明代前期一系列政治问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仅就明代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乾隆中前期,还是晚期,清廷同安南关系仍未突破中国传统宗藩关系旧模式。乾隆中前期清廷对安南内乱的不干涉政策和对边界争端的羁縻政策,固能体现出清廷对周边国家的友好态度,但却更多体现为"天下共主"的"上国"心理。乾隆中后期双方冲突,以及清廷对安南阮氏王朝的最终承认,主观上虽不存在宗主国中国对安南内政进行干涉的心理,但客观上却构成了事实上的干涉。概而言之,这一政策既在清代中越交往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又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地理政治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走向间的内在联系.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对外政策的走向一直都是取决于两类不同的地理政治因素的变化,一是东亚大陆地理政治格局,二是位于日本背后的主导性海洋强国(美国)的对外政策.本文指出,这两个地理政治因素不仅解释了近现代历史上日本的对外扩张,尤其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在东亚大陆的扩张,而且同样也能够解释二战结束后日本奉行的和平主义政策.本文强调,在冷战后的中国日益崛起的情况下,日本的对外政策将再次面临某种根本性抉择,而如何避免由此对中国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国的对外政策是决策者根据国家利益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决策者制定外交政策又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之中,从而使得国内政治影响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从美国来看,其国内政治中的宪政民主、治理机构、利益集团等因素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评明、清两朝的"海禁"、"闭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海禁"、"闭关"政策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朝的对外政策.虽然清朝的"闭关"政策渊源于明朝的"海禁",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它们却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以往史学家在评论时,往往把两者等量齐观,这是不够公正的.因为明清两朝的"海禁"、"闭关"政策,表面上好似只局限于对外经济贸易而已,实际上,它是明清两朝内外政策的综合性的国策.  相似文献   

10.
高烈 《语文知识》2012,(4):11-12,5
唐代安南文学的发展与唐代的文化政策有莫大关系,本文即以"南选"制与科举制为中心,简要探讨其与安南文学发展之关系,进而探讨唐代文化制度对安南文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