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我是2006年8月加入余高的新老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菜鸟。一年多来,在生物组这个“炼丹炉”中,我经历了各种课堂观察活动十几次。课堂观察成了我“偷师学艺”的重要渠道,是让我走向成熟的“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2.
磨文记     
不错啊,一个很好的报告2018年5月20日,接到任务,我们要举行一次课堂观察活动。身处教科室多年,课堂观察,多年前就已经接触了。我颇为淡定,自告奋勇:“课堂观察报告,我来写。”不就写篇观察报告嘛,只要仔细观察课堂,围绕一个主题做分析,还不是信手拈来?接受了任务,总要做些准备。真做起来,却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观察主题是“学生理解他的学习任务吗”。  相似文献   

3.
孙惠芳 《江苏教育》2007,(12):16-18
一提到“听课”老师们一定不觉得陌生,耳熟能详,感觉极为亲切;可我如果说开展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也许大家都觉得这个名词很新鲜。很少接触过。最近,我校就组织了这样一次特殊的听课活动——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一次课堂观察活动还是在两年前,我校与七都小学结对,开展经验交流课时举行的。那时我刚从村校转人中心校。从业才两年.对于“课堂观察”这个词只在上学时候的教育学书上见过,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这还是第一次。巧的是,对方学校正好借我所任教的四(3)班开课,我作为该班的英语教师,肩负着关注班级整体学习情况的重任。而英语组的其他同事则每个人都事先确立了一个观察对象。这些观察对象一般都是班级里英语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工作至今,回想起这仅有的一次“课堂观察”.虽谈不上什么“难忘”.但也能发现其中的“利”与“弊”。以下便是我对“课堂观察”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课堂评价如何引领课堂变革?这是评价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评价手段的课堂观察,应该而且可以担当这样的责任。以“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建构为例,借助课堂观察的评价手段,“倒逼”课堂教学变革,应该是可能的。因为作为评价手段的课堂观察基于方案,能够避免“全后置”;基于结构,能够避免碎片式;基于证据,能够避免概念化。而这种课堂变革路径,也应该适用于其他思路的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6.
我们习惯于从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来审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往往忽略了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学生。近期,我组织中心组的几位老师围绕学生显性的课堂学习行为“听、说、读、写、议”开展课堂观察,许是观察视角相对小了许多,也正因视点的“聚焦”,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学生注意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的意识,我决定用学生身边的常见事物来激起学生的观察欲望。我设计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堂伊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校园里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应该简单地回答:“绿色的、椭圆形的”。随后,我提出我的看法,让学生听到了我的看法后带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生活的懊悔去观察校园里的树叶。我认为,这样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导入。而且我认为学生是应该能够感兴趣发言的。但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人发言。在一段漫长时间的等…  相似文献   

8.
主题式课堂观察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包含“全面诊断,聚焦并细化主题”“文献学习,深化主题理解”“提炼课堂观察点”“课堂观察实施”“学生访谈”以及“多视角反馈”等主要环节。主题式课堂观察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首先应确立一种欣赏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在“欣赏”的同时,亦应能揭示课堂的问题或缺憾,揭明其症结所在。这不惟是一种态度倾向,还是一种“价值取向”。“课堂观察”就是“细节观察”,从课堂细节问题或缺憾中寻找价值,就是“以欣赏的眼光挑‘毛疵’”。  相似文献   

10.
在2009年11月24日我有幸成为课堂观察中的被观察对象。在上课之前的准备阶段,我迷茫过,苦苦思索教学年会的宗旨“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思索于校长给我们数学组提出的问题:“习题课的授课模式有哪些?”“如何上习题课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有效:课堂观察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观察是目前教育界方兴未艾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不但观察到教师的教是否适宜学生的学,更是对执教者的帮助,通过有针对性地自我反省、同伴互助,达到“取长补短”、“长善救失”的目的。课堂情境的多维表征折射出课堂情境的复杂性,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需要一个嬗变的过程。这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就是通过课堂观察这个途径给教师提供一个感受、分析、反思、提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作为老师,“听课”二字常挂在嘴边,而对“听课”含义的理解基本也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的“听别人的课”。国外对“听课”解释为“教学观察”,这不仅仅是“听”,还兼有“看”“评”“思”“学”等行为,变成了一个系统。教学观察包括同事之间互助听课和课堂观察,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课堂观察有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  相似文献   

13.
“推门听课”不可取。校长“推门听课”是对教师最大的不信任。“推门听课”的弊端是让教师没有安全感,有时甚至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我认为完全能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来观察课堂,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课堂观察的方法多着呢!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种志视角的课堂观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堂人种志运用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及其主体进行研究,试图真实、自然地认识、解释课堂文化共同体中主体的行为方式、实践意义、价值观念和交往模式等。基于课堂人种志视角的课堂观察应坚持“离我远去”的原则。其实施过程包括观察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与解释以及课堂人种志的撰写。  相似文献   

15.
韩佩玲 《江苏教育》2013,(10):26-28
听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变听课为观课,采用课堂观察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可以从“明确质量标准”“掌握课堂观察技术”“开发课堂观察量表”“培养课堂观察合作体”等方面培育诊断性观课系统,结合课堂观察的过程管理,形成学校独特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方式,使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走向精细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基于学生又回归于学生的一种观察方式。它将观察视角全部转向学生,并开发了相应的观察工具以期全面地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信息。本文主要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三方面阐释此次课堂观察案例的“以学为中心’’理念.并思考其之于学生、教师和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飞机与摩托车启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学生进行物理课堂观察的建构特征,认为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物理观察是对有限的观察信息进行主体意识的加工,对客观现象及其特征进行重新构想的过程;探讨了物理观察的建构特征给物理教学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娄小明 《辽宁教育》2008,(12):10-14
疑问:课堂观察需要怎样的视角以下是几位老师在课堂观察后的反思:问题多就一定无效吗?观察结论谁做主?“有效问题”、“低效问题”、“无效问题”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毛估估”就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吗?这样的观察结果正确吗?小动作就是开小差吗?你会观察吗?观察的话语权、观察的语言、观察的方法等等直接影响到观察的结果。笔者认为,运用主体间性的观察方式是一条有效的课堂观察路径。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的“神”与“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现代教学》2005,(3):52-53
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是仔细观察下来,我们发现不少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有形无神。那么,到底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形神俱备”的合作学习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0.
课改的关键在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本文浅述了作为听课、评课新范式的课堂观察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全景式”观察框架及相应观察工具,探讨了在进行“全景式”课堂观察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