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4年的今天(3月25日),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发表。今天有很多人认为鲁迅先生就会骂人,是个愤青。但是我想说,他在骂人这个问题上七成骂的是对的,有很多劣根性确实应该批评。既然骂人,就会有人回击,有人回击那就要战斗,战斗就会误伤很多无辜。人一旦进入战斗状态,有时就不管不顾了,逮着谁就冲谁开两枪。所以鲁迅先生虽然骂了很多该骂的人,但是因为当时他一通扫射,也有人确实是躺着中了枪,比如梁实秋先生、林语堂先生、梅兰芳先生等。但鲁迅先生在其他方面,包括在文学创作上、在翻译文学作品上、在学术上确实  相似文献   

2.
阳光穿过窗外的玉兰树斜射在教室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两个字:骂人."我的这个开场白一出,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我的那些可爱的弟子们一个个都大惑不解:"骂人?上语文课骂人?不可能吧?"我继续往下说:"是的,是要你们上语文课骂人,而且今天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骂人的水平高.不过大家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一、尽量地用成语骂而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二、以书信的格式骂你们指定的对手组而不准骂别人;三、别骂低级趣味的无聊的丑话.好,开始."  相似文献   

3.
我们分析一个句子,不仅要从语法上弄清它的句子结构,而且还要揭示句子的深刻含义。鲁迅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有两个极为复杂而精彩的句子,它们都居于同一个中心段,论述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梁实秋不仅是“丧家的”资本家的忠实走狗,而且是一个无能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现在分别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骂人的艺术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围绕中学语文课本的选文颇有些议论。我印象深刻的是,当获知有些版本的教材减少了鲁迅作品,而同时又选录了梁实秋、胡适等人的作品时,嗅觉敏感者很快就作出了鲁迅被“顶替”的判断。大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骂”梁实秋语)留给论者的印象太深了,以致某些论调很自然地就暴露出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浅表性思维。当然,也由于其“异乎寻常”而格外地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几乎象加按语一样的不费笔墨,便使梁实秋的反动面目暴于光天化日之下,可说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我们常说鲁迅的杂文象匕首。这篇文章是相当典型的。文章可分三段:开头到“我可怎么能知道呢?……”为第一段;之后到“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第二段;余下为第三段。第一段主要是引述梁实秋的反扑辩白,以为反面材料。文章开门见山,简明地交代了梁实秋的文章的由来后,即用“先据……再下……于是……”这一长句迅速地摘引了梁实秋的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的原文,重在摆出他的所谓“疑问”。这个“疑问”总起来说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一番狡辩,否认他是“资本家的走狗”;二是从“我还不知  相似文献   

7.
说宋庆龄骂人,而且是用"无耻婊子"这样的字眼骂,许多人可能不大相信.人们印象中的宋庆龄娴静雍容、温文尔雅,难以想象她会用这样的字眼骂人.但这是真的,而且见诸文字,是在1978年6月5日她给美国的理查德·杨的一封信中:  相似文献   

8.
人们爱用比喻的方法把那些受人豢养并帮人作恶的人称为“走狗”,这是骂人话,很难听。其实,走狗原先是个有赞誉意味的词,古代的“走”是走得很快的意思,走狗便是“走得极快的猎狗”,是上等狗。《史记》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说,把走狗与良弓相对,用来指良将韩信,显然没有贬义。可现在为什么把这个好词降为鄙视之词了呢?这要从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变化说起。  相似文献   

9.
五、递进展开。文章思路展开的过程,往往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思索过程、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这一过程反映在议论文章里,就是一个递进展开思路的过程。教学鲁迅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前,我们先印发了梁实秋的文章《资本家的走狗》,介绍当年鲁迅与梁实秋论战的背景,让学生写作批驳文章。学生的文章一般只能肯定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不能再作深入一步的剖析。于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鲁迅杂文《“丧家的”“资本家  相似文献   

10.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一篇据实言理的文章,全篇抓住要害,层层剥脱,推理严密,勾画出“新月派”反动文人梁实秋的“狗”的本相。在文章里,鲁迅首先简洁地陈叙了梁实秋进行自辩的《资本家的走狗》一文的行文脉络,清晰地揭示了他的推理程式:  相似文献   

11.
在小文学校的一个集体场合,小文突然当众骂同在一所学校的小李是“流氓”。小李大惊,不知所措,只是问:“你为什么骂人呀?”小文指着小李的鼻子说:“我就是骂你,你心知肚明。”说完,小文昂首扬长而去。小李脸涨得通红,无所适从。在场的同学们都惊讶万分,用各种眼光打量着小李。小李平日里在学校都是文质彬彬的,为人也挺憨厚,同学们实在看不出他会是个“流氓”。为此,大家都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可又想无风不起浪,总是事出有因吧。而且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小文从来不骂人,为什么偏偏这次骂人?学校里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她不骂别人,单骂小李?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为反"复古"而"骂人",体现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 鲁迅"骂人",主要是着眼于社会的,尤其是针对封建传统意识中抱残守缺、停滞保守思想而发,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我们先来看他"骂"圣人孔子.在鲁迅笔下,孔圣人的形象不佳,不但"伪""巧""滑",而且是个碰壁的人物.谈到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的,是他"祖述尧舜,欲以治世弊",可见他对待"治世弊"是主张向后看的,是希望回到尧舜那个时代去:而结果是"道不行",他的主张并没有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散文创作刍议李复兴稍有文学史知识的人.对于梁实秋的名字是不会感到陌生的。那是因为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关于文学的阶级性的论争中,鲁迅曾称他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此后名声就一直不大好。1940年初,所谓“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曾...  相似文献   

14.
我坚信,坏孩子是骂出来的。在所有骂人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这篇杂文里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刻而生动地分析了梁实秋这条“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丑恶嘴脸,痛斥了他污蔑陷害革命作家的卑劣伎俩,从而打击了为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打头阵的“新月派”。这是反文化“围剿”斗争中的一篇战斗檄文。文章的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一个省略了主项和联项的A判断,即“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了充分揭示谓项概念的内涵,在“走狗”前面连用了三个限制词,使概念十分明确,显得判断精  相似文献   

16.
跟爸爸学的     
近一个月来,班上经常有小朋友反映说张朋伟骂人。每次我找张朋伟谈话时,他总是爽快地承认自己骂人是不对的,并真诚地向被骂的小朋友道歉,表示以后不再骂人了。然而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就又犯了。我对此很伤脑筋。  相似文献   

17.
辱骂他人在我国,“打人犯法”可谓妇孺皆知,可骂人也犯法则远非大众共识。不仅骂人者意识不到自己犯了法。就是被骂者也很少有人认为别人骂自己是违法行为,因而在被骂时常采取与其对骂或不加计较、置之不理的态度,或以“骂人不疼”来寻求心理平衡。其实,无论是书  相似文献   

18.
某日,批改学生周记时,一篇名为《老师的骂》的文章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文中说:"常常和会骂人的老师打交道,领略了诸多当骂狠骂、不当骂巧骂的千情万趣,同时也深深领悟到要骂而未骂时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老师骂人很讲技巧,不浮躁,不口结,乃是轻飘细雨,却又如万钧雷霆.  相似文献   

19.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高中语文第三册,选自《二心集》)是鲁迅先生三十年代批驳买办资产阶级文人梁实秋时写的一篇杂文。杂文者,从文章的大类看,属于议论文体。从思维方法看,议论文运用的主要是逻辑思维,即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和揭示其思想观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应该以它的逻辑特征为出发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论证线索,理清文章论证的层次和特点。 这篇杂文的题目比较特殊。它表示的文章完整的论题乃是: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但它却省略了判断的主项(梁实秋)和联项(是),实际上只标出了论题…  相似文献   

20.
汪中善骂考     
汪中可以说是清代中期最具争议的学人。他喜好骂人,又每遭人骂。当他去世后,诸家为他作墓铭行状,使他好骂人的轶事流传纷纷。而他的儿子汪喜孙(字孟慈,1786-1848)则屡屡辨言诸家记载失实,极力想为其父洗雪掉这种不讨人喜欢的形象。这样一来,汪中骂人与被骂的实情究竟如何?也就成了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者常常提及的话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整理出版了《新编汪中集》,搜集有关汪中的材料比较齐备,借助此书,再配合其他相关文献,围绕汪中骂人与被骂的种种传说的迷雾,或可稍稍揭开一二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