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节奏可以离开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所以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骨胳,是塑造音乐形象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好音乐,必须从节奏训练入手。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 (一)利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加以训练音乐节奏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节奏,更集中地、更典型地用音调表现出来,那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例如,从儿童歌曲《小司机》中可以听到汽车喇叭的节奏,从《请你唱个歌吧》中可以听到杜鹃声声叫……它们都来自于生活。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但孩子不会自觉地去寻找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宫中寻找节奏(快点、大家快来),(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拍手、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舞蹈性的节奏。  相似文献   

3.
《你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学科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内容,教材通过歌曲《你早》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x^-、x.x-节奏的长短变化,并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童年学习与生活的快乐,体会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亲情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艺术美的王国里,音乐、舞蹈都是美的宠妃,因为它们都有着美的旋律,美的节奏。其实,节奏美并不是音乐、舞蹈的专利,也并不象有人想象的那样扑朔迷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呼吸,行止。自然界的花开花落,燕去雁来,人类社会的分分合合,无不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进行。节奏乃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等)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P51,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朱光潜先生也说:“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感情)的传达媒介。”(《谈美书简》)  相似文献   

5.
吴珺珺 《考试周刊》2014,(71):188-188
<正>"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总体感觉,其目的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随着《指南》的广泛推广,我们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日益重视,节奏范围随之不断扩充,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如脉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钟表、火车行驶……可以说,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因此,从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无疑能  相似文献   

6.
叙事节奏对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历来为小说家们所重视。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论文从结构、情节、情感三个方面论述《李自成》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翻译和分析美国著名诗人罗特克的《醒者》,讨论诗人如何采用适当的意象、修辞等手法,创造理想的意境;采用恰当的格律形式,如音韵,节奏等技巧,烘托和深化诗歌的主题:揭示人生的规律,从而正确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8.
五言、七言诗句节奏形式浅说陆精康古典诗歌之节奏,与诗歌诵读关系密切。按照音调节奏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方能获得审美愉悦。因此,掌握一点诗歌节奏的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高中第五册《古代诗歌的诵读》涉及这方面的知识,然而,节奏划分的标准、示例,却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正>1.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好比音乐的"心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新《课标》规定:12年级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针对学生对一些节奏的时值无法掌握这一现状,决定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感知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节奏,在教师指导下创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相似文献   

10.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节奏明确,结构整齐,常采用有规律的和弦式的伴奏。由于进行曲与人们进行时的步伐相一致,所以采用的都是偶数拍子,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2/4拍,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是4/4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诗歌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语言精练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收入古代诗歌计23篇,目录如下:《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至美的散,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优美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心境良好,师生一同迈进《春》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3.
教学背景 《对十》这一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教材安排了听赏曲目《小放牛》,表演歌曲《对十》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唱歌与歌表演表达对大自然发生活的热爱。运用身边的音源或自制的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出乐器编配创作节奏动作进行歌表演。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目标为通过学唱《对十》歌曲,  相似文献   

14.
主要流行于贵州和湘西一带。曲调高亢嘹亮,变化较少,节奏自由,豪爽明快。歌词通俗易懂,一般是五言体或七言体,大多只讲调而不押韵,短歌多抒情体,长歌多叙事体。苗族民歌《苗家的太阳》、《共产党来了》、《运军粮》、《夜歌》等流传较广。  相似文献   

15.
陈珂 《学语文》2006,(4):16-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98年,其时俄国正处在沙星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曾做过医生的契诃夫,以敏锐冷峻的目光解剖了庸碌的生活层面,以从容不迫的节奏开始了他的叙述,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教学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为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些世界名曲,像《野蜂飞舞》就是音乐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模拟、再现出来的一些大自然中的音响。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节奏,并进行模仿与感知。在模仿中学习,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突破口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单元。《绿》、《荷塘月色》、《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等五篇抒情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但是由于作品所产生的时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的不同,上述几篇散文在具体写法上又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比如说,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绿》的节奏是明快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荷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把握住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过程的详略度、教学安排的节奏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解分析俞大猷《剑经》,研究《剑经》技击理论,分析《剑经》利用节奏技击的特点,用以指导武术教学和训练,提高运用节奏的技击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