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张爱玲是一个色彩大师,她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唯妙唯肖、妙笔生花的程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性格,还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与处境,并且推动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她笔下的色彩浓淡相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绘画的角度,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环境、背景描写,试图找寻绘画对张爱玲小说的环境、背景描写影响.以绘画的角度研究环境描写中立体空间、绘画步骤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以及张爱玲小说环境描写中使用的绘画色彩搭配原理.  相似文献   

3.
刘旭 《文教资料》2011,(36):235-236
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会对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色彩描写留下深刻印象。张爱玲对色彩词的领悟和把握,对色彩描摹的极度偏爱.使得她笔下的语言熠熠生辉,深入人心。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感情。解读张爱玲的色彩语言.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和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本文仅通过浅析《倾城之恋》来说明张爱玲独特的色彩语言在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文坛中的一位奇女子,凭借小说集《传奇》而名声鹊起c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还是坏,都给人一种悲凉的色彩。她用冷静的文笔以及第三人称"他"的手法,以一种全知的角度来诉说任务的悲欢离合。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着太多的个人人情感,但总給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张爱玲小说中的语言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反讽等等描写手法.来描写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色彩语言是张爱玲自我确认的独特感觉表达方式,她游刃有余地运用着各种色彩来展示作品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在她笔下,色彩呈现出了超出传统的许多种独特表情,透露出她作品中的感伤情调和苍凉心态。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以她独具魅力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倾向:矛盾冲突集中化;景物描写意指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对白独白的大量运用和人物心理的动作化。这些戏剧化的特征拓展了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中以意象描写著称的张爱玲,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创设和描写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用以暗示某种深远、普遍的哲理、意蕴和主观情思,《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意象包括色彩、服饰、鞋子、各式灯光、雨天等等,本文将着重谈谈色彩的几种具体意象。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对色彩具有高度的把握能力,在她的作品中,色彩描绘对主题烘托起了很大作用。《十八春》是张爱玲长篇创作的顶峰。本文以《十八春》为例,从小说中人物的衣着以及周围环境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曼桢、曼璐这对姐妹的女性形象,进而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童年时期的张爱玲对色彩就十分敏感,成年以后她在文字中对色彩更是极为注重。色彩与人生的暗中联系被张爱玲体验入微,色彩语言被大量用作可以映射人性苍白和世相颓败的物象之上,使她的作品充满着灵动的质感,透露出张爱玲虚无主义的叙事哲学。因此,从对张爱玲作品中关于色彩的语言进行分析,探究作者如何将色彩用之于世相讽刺和人性寻求,对研究张爱玲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生活在第二世界大战期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关战争因素。通过对张爱玲众多文学作品分析研究发现,她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关战争宏观画面描写,同时也缺乏对于抗日救亡、民族兴盛等等宏观主题的深刻描绘。张爱玲文学作品对于战争描写主要是通过描写战争环境之下众多寻常人物日常表现来体现战争,体现人性的善恶美丑。由此可见,张爱玲对于战争看法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界限,已经站在了人类高度理性看待战争,她的作品带来的是历史穿越感,分析人性在战争中的善恶。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自幼的天性和独特经历使她产生了强烈的"恋衣情结".在日常生活中"恋衣情结"培养出她对衣饰美细致、敏感、独到的体味和把握,并形成一种观察生活、体验人生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作上"恋衣情结"内化为张爱玲自觉的文学追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重视衣饰的设色,使色彩的冷艳与特定情调和某种文化意蕴相谐调,揭示人性的过程与张爱玲实践衣饰描写减法原则的过程同步."恋衣情结"是作者对个体生命体验、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传奇性的人物,她擅长描写女性,作品擅长关注女性的生存和感情命运,本文探讨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情感和命运悲剧的成因,揭示了张爱玲悲剧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对文字与绘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两方面的知识贯穿起来,将绘画艺术融入小说的创作当中,显示了她作为艺术家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将主要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对白描绘画技法的运用、色彩语言的成功运用、留白绘画技法的引用三方面论述《传奇》的绘画性。从而深入探究,发掘张爱玲小说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这个名字重新活跃在当今文坛上并且产生了神奇的魅力,对她的作品及本人进行研究的人日益增多,形成了一股张爱玲热。她的作品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独特的回归现象呢?本文试以张爱玲身世为切入点,对其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作品风格笔触细腻,遣词造句极为精致,充满华丽、苍凉的色彩,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语言个性;奇特的比喻,显示了作者文学修养功底之深;神奇的意象,被历来文学评论家所称道;运用了大量色彩和声音语言,这是张的笔功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探讨张爱玲《传奇》系列小说的创作技巧。她作品的特点是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一体化,有着绘画艺术的色彩表现,有电影蒙太奇手法和叙事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一位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能充分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对转型时期的都市生活作精细描写的作家,《传奇》中对扭曲变态的家庭关系的描写,对阴暗自私的人性的刻画,以及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她那独特的“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的优势,我们以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人物的精细描绘上。而在人物的描写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一向被人们所称道,对人物肖像描写的特色却少有人论及。其实,她的小说中的人物肖像描写颇有许多精妙传神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引起我们兴趣的便是她对人物衣着的色彩、质地和款式的精细描写,这种描写可以说是相当的细腻而丰富的。看下面的例子:(霓喜)站起来脱了大袄,里面只穿一件粉荷色万字绉紧身棉袄,又从墙上取下一条楼空衬白挖云青缎旧围裙系上了。(《连环套》)(石翠芝)穿了件翠蓝分布袍子,袍叉里微微露出里面的杏黄银…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以另类的现代都市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人情世态。表现出独特的都市艺术特色。首先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狭小而喧嚣的生命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残民文化特色;其次其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上。其文章具有一种阴冷的调子,月亮是她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残酷的生存悲剧感加上色彩斑澜的独特技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文本所充斥的大量的细节描写,是消费社会与日常生活领域的完美的书写记录,意外地暗合了现代性文本阅读经验。这主要是由20世纪上半叶上海这个城市的都市化进程所造成,张爱玲生活在其中,并运用她独特的叙事方式与艺术技巧,提前宣告了中国大众文化(当然只限于上海)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作品近几年在大陆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其深邃凝重的主题和丰富独特的艺术技巧给读者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本文粗略地论述了她的小说的色彩语言的运用的原因及表现 ,从一个角度来窥视她的小说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