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借和形声的发生,是汉字发展早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它们对汉字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假借之"变"的核心在于它打破了汉字以形表意的基本模式,建立了形音联系的新模式,将汉字引入了以形表音的路径;形声之"变"的核心就是改造假借字,通过添加意符的方式将表音的假借字改造成音义兼表的形声字,从而将汉字引上了形声化的发展方向,这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字在经历了以形表意、借字表音的阶段后,最终走向形声化的道路,它标志着汉字走向成熟、完善和体系化。假借与形声发生的原因不一,但二者的目的都是以变图新,通过变革来解决汉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汉字摆脱困境,为汉字谋求到新的出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二者都对汉字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形声化是指在汉字演进中使形声字成为汉字结构主体模式的过程,其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以借音表词的假借为先导。从本质来说,形声化是对汉字假借现象的一种优化,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在假借字基础上加注类化符号或表音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略论形声字与汉字表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古汉字的表意性进行质疑,指出文字产生的初期,借助物象只是联系语词的一种手段,假借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文字对语言的辅助性和依存性,文字符号是语音的载体。形声优势的出现,使汉字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标志着作为独立体系的汉字形成个性,完全成熟。形声优势对假借的遏制和否定,说明同音异词的表达困难需要意符的补充(区别作用)才能解决。文章吸收了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形声结构方式的基础上,指出意符的成熟是与形—义通道的形成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符的成熟与形声字的定于一尊才是汉字表意性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4.
汉字起源于象形造字,而后是指事、会意和假借,形声造字法出现得晚些,但后来形声字却成了汉字的主体。商、周出现过一段假借盛行的时期,一字假借为几个不同的字,引起了用字的混乱,形声字克服了假借字的弊病,获得迅速发展。秦汉时期是形声字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纯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二是表形字加形符或声符,三是用形声造字法新造汉字。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古文字"是布依族人民在汉字的直接影响下,模仿汉字造字方法并根据本民族语言特点创制而成的一种民族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录摩经、傩书等,只在宗教职业者群体中通行。试以布依族傩书《欢王》的文本文字为研究对象,探讨布依族古文字的形体结构———形声、会意、反切字等类型,不难看出其结构表现出不同于汉字形体结构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的复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声字“声符”表意是形声型汉字写词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不管是“表意字形声化”“同源通用分化”,还是“同音假借分化”的形声字,其“声符”和词义之间总有着或隐或现的示意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骛涵 《文教资料》2011,(16):28-29
对古文字理论的研究,可以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结构方法、类型,以及汉字的发展演变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动态构形理论,不仅可以明确结构类型的突出地位,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系统的整体演变规律。汉字的演变还体现在建立谱系。最后,通过对古文字考证方法的分析,对古文字理论作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8.
假借是我国传统文字学“六书”之一,文章论述假借在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意义。即假借使汉字真正成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促进形声造字法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汉语词汇,成为今天独具魅力的表意文字。同时假借在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商代文字是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这不仅表现在文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以下简称字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关于汉字的字式,汉代学者阐明了“六书”的原则,认为汉字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种方式创造出来的。然而“六书”毕竟是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而归纳出来的理论,发凡“六书”定义的许慎也并没有把他所看到的周秦文字用“六书”原则彻底解释清楚,更未亲眼目睹商代的文字。本文通过对殷商文字资料的实际考察,吸取“六书”说的合理成份,把商代文字的字式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种,并作出字式的若干补充说明。我们的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讬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卜、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传统理论,它对文字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类。文章对"六书"理论关于"造字之本"的说法做出新的解释,认为它其实是更接近于描述汉字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2.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讫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h、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假借、形声是汉字和汉语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汉字由此获取表音特点。通假并不避免意义关联,古今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事实,也是常规。形声字声符寓义、形声字族具有义通关系.这一观念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联绵词事实上包括了两类词,即单纯的双音词,和词源或结构不明的双音词。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每个汉字几乎都是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六书说”是古人x,l-~量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假借、转注后来被证明只是古人的两种用字方法。)既然汉字是用这四种方法造出来的,而且多数汉字的造字方法十分明显,那么我觉得教师应该从造字方法出发,用“六书”理论来指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才能事半功倍,使学生终生不忘。十多年来,我一直做着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汉字的结构方式,也就是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也就是说,随意指定某一个汉字,它的结构方式,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泾渭十分分明.……  相似文献   

16.
按“认知——言语——文字”的思路初探汉字的产生过程,认为汉字历经“形——义”转喻期(象形会意指事)、“形——音”转喻隐喻期(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形——音+义”隐喻期(形声),起源于指事的形声字是“形”与“音义”的最佳结合点,转注是用变异的形体隐喻变异的读音。  相似文献   

17.
第一部分现代文知识一、常识1、古人说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其实后两种是用字方法,而不是造字方法。说明下列汉字。各属于哪一种。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历史表明汉字的发展趋势始终是沿着形声化、抽象化、记号化的方向前进的,伴随着形声字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旁的表义率却显示出下降的趋势,示意功能也由小篆形声系统的类聚标志,变成现代的只能作为人们辨识字义的一个粗疏笼统的信号。形旁失“义”的原因主要是由形声字的形旁记号化以及词义的不断引申假借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六书例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是对汉字造字及用字方法的归纳,舍去用字法,造字法只有前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所以做如此排列,至少有三点理由:其一是符合一般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象形、指事多为独体字,会意、形声多为合体字。其二是符合一般文字由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规律。原始象形字图画性极强,表形性很明显,指事、会意增加了表意性,形声字中有了表音的成份。其三是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象形是造字之本;许多指事字里以象形字  相似文献   

20.
许慎认为汉字的起始阶段是依类象形的,这些汉字叫作“文”,其后在“文”的基础上滋生出形声相益的“字”.无论是“文”还是“字”均具有显意功能.“六书”是六种书写记录汉语语词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为一类,是汉字的构形造字法;假借自成一类,是汉字的借形造字法.汉字是一个系统.540个部首是构成汉字系统的子系统,它们既是构形子系统,又是语义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