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教育学科,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的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在人格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加强美术教育的人文关怀,切实发挥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在个性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而且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建构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当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其它各育之中,具有"辅德、益智、促体"的功能,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前在新课  相似文献   

5.
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美术教育实践,有规律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美术审美教育,包括一定的表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是狭义地“技艺性”教育.不应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绘画才能和技巧,也不在于培养和发现几个大画家、大艺术家、大设计师的苗子,它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大多数学生成为完善、和谐、懂得艺术情趣的现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学会审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的美的创造。”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情者莫先乎美。所以,审美教育是感动学生心情的佳径,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审美心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当前,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艺术教育正是高等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近几年,尤其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颁布以后,艺术教育工作在我省越来越得到重视。省高教厅印发了(关于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意见),要求学校认真贯彻、实施(全国学…  相似文献   

8.
冯波 《考试周刊》2014,(37):38-38
正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杨乐 《天津教育》2011,(4):57-58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方面,对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重视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在将来的某个艺术领域中取得多高的艺术成就,而是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造意识。就个人修养来说,则使学生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标准,积淀形成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素质。  相似文献   

10.
闫同林 《文教资料》2006,(20):60-6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而美术教育作为学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美术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特殊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有些偏低,因此,通过大力开展学校的艺术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体育功能、美育功能以及劳动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崔国强 《文教资料》2007,(36):130-13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而美术教育作为学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美术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前苏联著名的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在学校审美教育中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义务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艺术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具有重要和多元的价值。(一)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素质教育(简称“艺术素质教育”)。成功的、好的艺术教育,也必然是以提高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尖子)的艺术素质(而非其他)为标准的。艺术素质教育应包括发展学生的艺术形式感、丰富艺术想象:。、培养艺术表现力、提高艺术制作能力能等方面的内容。至于知识、技能是否应属基本素质内容,它就象鸟…  相似文献   

16.
一、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美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日趋突出,而且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既不能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又不能用德、智、体育来代替。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 ,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 ,论述了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论述了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