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激发数字人文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传统人文学者的参与热情,促进数字人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访谈数据进行层层编码分析,深入探究传统人文学者数字人文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出研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学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数字人文因素和学科因素是影响传统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建设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提升传统人文学者认同感和参与感的视角,提出了重视数字人文基础研究、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是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档案馆等人文服务机构从业者必备的共同基础能力。为提升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运用比较法,在比较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人文馆员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表面上看上述差异是对数字人文馆员这一“新鲜事物”敏感度、关注度、接受度的差别,实质上是由两馆在职业基因、学科传统、工作性质、教育背景、专业化程度、人文素养、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所致。据此提出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一个观念,两种素养,五项能力”共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雪雄 《图书馆论坛》2006,26(1):204-206
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存在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实行人性化管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人文氛围、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开设人文讲座等方面提出了利用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在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以数字人文教育为试验点,开设"数字人文"课程,为数字人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对数字人文教育进行探索。[方法/过程] 介绍并总结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和特色等,以此探讨数字人文课程建设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以及本科教育改革的示范性作用。[结果/结论] 对数字人文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包括组建教师团队、打造应用场景和将数字人文课程作为基础素质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6.
阐述实现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意义和理念,探索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方式,剖析实现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种种现实问题,从管理体制、职业资格、服务理念和方式三个层面探讨实现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司雯  蒋冠 《兰台世界》2023,(3):41-44
“以资源为中心、以用户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建设的数字人文项目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视角。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是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图档博机构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收集国内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对其建设方法与思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可视化”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图书馆哲学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图书馆人文现象和图书馆哲学现状的思考,总结,认为图书馆哲学在新时期的理论体系,应填充深刻的人文内涵,关注图书馆实践,关注图书馆人,开拓人文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新的思维范式,从而确立和建立富含人文色彩的具有人情味的图书馆哲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图情档领域与数字人文相关的591篇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人文的主要应用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数字人文教育、数字人文学科建设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13.
自 1998年以来,经新闻出版署审批,已有数十家理工科院校 (包括农、林、医等院校 )创办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这是一个为数不小的数字。如何办好这类院校的人文社科学报,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问题。   实话实说,在学术期刊激烈竞争的当今,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要办好人文社科学报已属不易,理工科院校要办好人文社科学报则更加困难。因为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学科不全,研究力量薄弱,作者队伍有限,这就造成稿源数量的不足和质量上乘的稿件不多。因此,办好人文社科学报的难度自然更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在此谈谈我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皇始成”和“天一阁”建筑为例,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是中国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实质。其实质为:“皇始成”和“天一阁”是中国图书馆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它承古开今,集人文思想之大成,更显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所以,其功能不仅是作为藏书和读书之所用,更重要的是为读者营造了人性化的人文关怀、合情合理的人文科学、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现实和理想交会的人文艺术和建筑与自然合一的人文景观。这种典型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不仅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更对今天我们的图书馆建筑有启发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我馆预约、借书和续借统计说明了理工学生人文素质仍存在欠缺,并指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二者是相辅相承的,缺一不可,阐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析《南方周末》专题摄影的人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新闻界》2002,(4):56-57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报纸推出以专题摄影为主的版面,贯之以“视觉新闻”、“读图时代”等名称,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报纸的可视性,增强媒体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些专题摄影也成为报纸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南方周末·写真》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它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展示专题摄影具有的深刻含义,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色。《南方周末》专题摄影的人文特色是媒体人文价值取向的外化,其基础是人文思想。中国自古有“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西方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人文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人…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读者服务工作、馆员三方面人文关怀的意义及具体表现,说明了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对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建筑的本质与核心,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文章通过对人文关怀促使图书馆建筑两次历史性演变的分析,指出近年来图书馆建筑在人文关怀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提出了新时期图书馆建筑人文关怀在选址、建筑形象、内部功能结构、环境营造、设施配套等方面的理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明清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的现状、数字人文与明清档案工作的特征上的契合性及数字人文与明清档案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明清档案工作中引入数字人文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意义。基于数字人文视角,明清档案保管主体应当借鉴吸收数字人文的理念、技术与工具方法,并充分结合明清档案工作基础和实际要求,从不同方面进一步做好明清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提出建立人文信息学的构想,对人文信息学的资源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人文信息学是人文社科情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