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董丽娟 《知识窗》2023,(11):63-65
慕课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线上指导和课程视频,有利于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文章以慕课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为研究方向,分析慕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论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慕课为载体,构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措施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5)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步成为目前各大高校盛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目前教研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医学类独立院校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对物理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核评价标准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课中找准切入点,适当引入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贯穿教育教学过程,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混合式教学”本质上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过程相契合。综合运用教学理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教与学的最佳融合,即为混合式教学的宗旨所在。本文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阐述了“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经过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更有助于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格局。  相似文献   

5.
"混合式教学"本质上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过程相契合。综合运用教学理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教与学的最佳融合,即为混合式教学的宗旨所在。本文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阐述了"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经过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更有助于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格局。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政课教师要保证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质量,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教学,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效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石敏  何春玫 《大众科技》2023,(8):139-142
文章基于雨课堂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并在高职“中药化学”课程中开展具体实践。雨课程平台智能、小巧和实用的功能较好地支撑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改革,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互动。通过两个学期的应用证明,基于雨课堂进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课程重点和难点及思政要点融入问题,构建人人、处处、时时都能学习的良好教学生态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宁 《科技风》2023,(27):84-86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在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双重优势,在“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超高温瞬时灭菌设备为例,运用网络教学平台,重构教学流程,创设了“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师生研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衔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亚真  张旭军 《科技风》2022,(3):133-135
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客观要求通过混合式设计实现多手段灵活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的系统深入研究,利用云班课进行中职课程混合式双循环教学设计,为教师增加更多教学方案选择,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许诚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7):154-156
在深入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行动"的主要抓手。基于BOPPPS模型,针对《投资学》课程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利用高质量的线上"金课"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并融合课程思政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郭瑶月 《科教文汇》2020,(11):55-56
艺术院校因其独特的专业构成,在教育教学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也应该注重针对性和专业性,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诸多共性中,意识形态性是最为显著和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通过意识形态共通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未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固定、思想政治教师总体水平较低三方面问题,为此,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师整体素养与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汤宗礼 《科教文汇》2011,(15):24-26
微博作为当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微博的强大功能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本文对微博在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继续探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学分,是党和国家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新的规定必将给新时代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转化的重要性,探讨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创新学分转化以及革新学分评价标准和成绩评价方式,目的是使实践学分真正落实到位,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永远难忘"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贾冰 《科教文汇》2012,(1):23-24,30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自学—辅导模式"、"情境性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模式在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索如何应用上述教学模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周莲英 《科教文汇》2020,(11):51-52,70
将手机的移动学习功能有效引入高校思政课堂辅助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课前、课中及课后的移动学习模式,积极探索和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7.
邹永红 《科教文汇》2020,(10):56-57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需要综合统筹,从内容要新、方法要杂、沟通要实、素养要高四个方面,通过灵活选取课程材料、运用自媒体和专题教学的方式改良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沟通互动、提升专业素质,全面增强思政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该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国家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挑战,分析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形式、教学考评、教学模式上的转化,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着眼于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教学模式改革聚焦行动体验,提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增强了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前后出生的在校大学生,其群体特点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存在矛盾,但又有利于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生为本,辩证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重视教学对象的新变化、新需求,积极推进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