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学终结了吗?——与吴钢的对话郑金洲吴钢著“论教育学的终结”(刊于《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下称“吴文”),笔锋犀利,论辩明快,开文风之先,读后令人振奋,有畅快淋漓之感。然而文中许多观点,我不予苟同,为推进研究、促进争鸣计,现将菲薄之见一一录出...  相似文献   

2.
贫困的教育学与教育家的贫困关于教育学的终结与命运及其他张正江《教育研究》上的三篇文章:《论教育学的终结》(95年第7期)、《教育学终结了吗》(96年第3期)和《论教育学的命运》(97年第2期),读后令人思绪无穷,感慨万分。一、教育学是不会终结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理论的历史和现状的多维透视,是当代教育学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的显著标志。吴纲著《论教育学的终结》(刊于《教育研究》1995年第七期,下称“吴文”)而掀起学界不小的波澜,诸多论辩唤起我等对教育学“生命力”的深切感触,为求同存异,启发思路计,现谨将愚见不吝托付,不耻就问于吴织及诸位同道。一、教育学历史发展最极端的理论可能性或教育学“废墟”的实质是什么教育学‘“终结”的论辩,作为教育理论反思过程的自觉升华,于澄清学科发展现状的迷雾大有神益。“吴文”是从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一系列悻论和困境开始展开其教育学…  相似文献   

4.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程少堂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拙文《“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有幸得到孙振东同志的专文教正(见(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一文。以下简称《探论》)。读到《探论》后,笔...  相似文献   

5.
教育权与学习权简论——兼与欧阳克俭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权与学习权简论——兼与欧阳克俭先生商榷尹力李玲关键词:教育权学习权最近,拜读了欧阳克俭先生的大作《“教育权”的下嫁和“学习权”的建立》(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下称欧阳文),这是笔...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19816985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趋向郑金洲程亮《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12400字19816986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需求预测分析李祖超《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15000字19816987政府与学府:权威博弈、伙伴关系与责任指向刘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近年来,理论界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上有一些不同的提法。有人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王道俊、王汉澜等编《教育学》);有的认为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孙喜亭《教育问题研究概述》);日本的大河内一男...  相似文献   

8.
再谈“非智因说”的几个心理理论问题李旷,潘源琛拙作《关于“非智因说”的几个心理理论问题》刊出后(载《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6期,下简作《问题)),有幸得燕国材同志赐文垂教(《究竟是谁的观点呈现一片“混乱”》,载《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2期,下简作...  相似文献   

9.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10.
19814522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李化树《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3期6800字198145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教育改革孟繁华周洪宇石中英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19800字19814524多样化:21世纪初叶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走向刘智运《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6100字19814525教育功能研究的取向和视角分析刘世民《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7900字19814526再论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张楚廷《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3期5700字19814527教育策划引领教育市场竞争刘仁富林建华何灵段智强《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3期4200字19814528教育策划与教育…  相似文献   

11.
赵万宏 《继续教育》2005,19(10):40-41
一、校本与校本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其《走向校本》(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0年8期)一文中队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为前提,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为目杯、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丰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振国先生编写的《冯文炳著作年表》,已收入《冯文炳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由海峡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发行。陈先生尽力搜集冯文炳的著作,“力图比较完备”;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难免也会有遗漏”。现就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并按陈先生的编写体例,特补录如下。杂诗二首(诗)载1923年4月15日《诗》第2卷第1期,署名冯文炳(以下凡未注明者,均属署冯文炳)。磨面的儿子(诗)载1923年5月15日《诗》第2卷第2期。通讯(书信)载1925年3月27日《猛进》第4期。初恋(短篇中说)1923年12月10日作;载1925年4月3…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92年曾撰文《科研兴教论》(发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第4期及同年9月的《光明日报》上)提出:“振兴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科研兴校是教育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为了扩大共识,笔者于1996年在《教育研究》第3期...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兼与孙锡敏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兼与孙锡敏同志商榷曲阜师大教科所姚炳坤孙锡敏同志在《吉林教育科学》1993年第1期上发表了《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文(以下简称孙文).该文论证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应具有一定的规定性:由客观存在向客体再向现实的科学研究对象转化.由此进...  相似文献   

15.
一气读完《教育需要“出尔反尔”》(载本刊2005年第6期),我不禁发出一声赞叹:“美哉此!”  相似文献   

16.
论点集粹     
方言 《教育革新》2005,(6):64-64
语文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究竟有哪些?魏本亚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学的现代转型》中作了如下的概括: 语文新课程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构成,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两种课程”。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2005,(1):76-77
19816124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齐梅柳海民《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7900字19816125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挑战与应答刘黔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1期7100字19816126教育研究、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我们的选择秦行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1期8500字19816127论中国教育需求趋势与巨大市场空间张铁明《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1期9700字19816128就业导向:迈向“职业自觉”的战略抉择张妙弟贡文清《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第34期7200字19816129未来几年我国不同地区中等职教发展规模预测陈嵩《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  相似文献   

18.
燕国材同志的《凯洛夫〈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思想范畴》一文(载《教育研究》1987年第6期),给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以下简称《教育学》)扣上一个“传统教育思想范畴”的帽子而加以全盘否定,我认为是不妥当的。现就燕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发表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育学》不是凯洛夫个人的著作 燕文把这本《教育学》叫做“凯洛夫《教育学》”,是不确切的。 这本《教育学》我国翻译出版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48年的,一个是1956年的,不知燕文指的是哪  相似文献   

19.
释《释“相”》之“相”村野董秋成同志的《释“相”》(载《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9期)在大略地介绍了“相”的训诂情况后,着重分析了“相”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对初中语文教师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文章在谈到称代性(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传奇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可以说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同时又是最聚讼纷纭的了,历年来吸引了大批唐传奇研究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磁力所及,连那些并非专事古代小说研究,甚至并不研究文学者也“下海”议论一番。吴伟斌也是因研究元稹其人其诗而“跳槽”到《莺莺传》的研究领地,接连发表了《〈莺莺传〉写作时间浅探》(载《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再论张生非元稹自寓》(载《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第2期)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