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3月2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结果“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成了农民住不起的“小康示范村”。而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媒体已经从正面对这个“示范村”进行了报道,前来参观、取经的单位、个人络绎不绝,地方政府脸上有光,地方传媒报道有彩。可见一些传媒在从事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中,多唯书、多唯上,少唯实,这种业已显现出来的倾向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地方政府“形象”造势(1)为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2.
绍兴县是浙江省较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至去年底,全县累计启动建设示范村30个,环境整治村110个,这些示范村也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其中18个村已被命名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6个村被命名为“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或“环境整治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档案工作的同步推进,全县已实现了村村建档,19个镇(街道)今年底将全部通过省级目标管理认定,档案工作在服务全县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是“三个坚持”:  相似文献   

3.
文化     
《全国新书目》2013,(1):48-62
新农村建设小康家园丛书以小康住宅的舒适型标准为依据。参考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典型代表性住宅设计,精心编录了500多套新农村住宅典型户型室内外建筑装饰图群。这些图样分别具有不同的建筑装饰风格,从外观、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门窗,庭院等部分着手,使装饰的多种风格在设计方案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如果少了农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可分别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层面去看,首先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仅仅是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其次是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其三是通过完善村民自治等形式,实现农民对村庄的民主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新闻传媒特别是县级广电传媒能够而且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让农民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连军 《河北广播》2007,(2):I0003-I0003
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河北电台妇委会3月7日组织全台近百名女职工到衡水北内彰村学习考察,了解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北内漳村曾是冀鲁豫党校所在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小康示范村”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前,湘潭市委、市政府对湘乡市东郊乡新塘村等新农村建设“领跑村”,给予重奖。这标志着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个“百村规划”开始启动。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湘潭市委、市政府制订了“百个示范村”、“百个特色村”和“百个整治村”3个“百村建设规划”。按照这个规划,该市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100个新农  相似文献   

7.
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在建设全省小康示范村中.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工作,基本完成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昌邑区档案局及时参与,跟踪服务,对小康示范村建设中所形成的各种载体材料及时做好建档工作,他们多次深入到小康示范村进行现场指导。受到区、镇政府的好评。目前,小康示范村档案已全部整理归档,共整理归档文书、科技,声像、会计等档案共187卷(件)。  相似文献   

8.
2007年,扬州市档案工作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面向社会,突出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抢抓机遇,强势推进新农村档案工作。制定《扬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联系点,开展“小康示范村”合格档案工作活动;二是更新理念,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出台《扬州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的征集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每月视窗     
科学把握“新农村”报道的理性视点有关新农村报道应谨防蹈人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建设新农村就是“克隆”城市,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误区之三:取消农业税,万事大吉,一了百了。误区之四: 一些报道,已经把新农村建设当作“完成时态”来报道。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叙事,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还必须格外  相似文献   

10.
沙龙村位于美丽富饶的浏阳市东部,属沿溪镇所辖,系浏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通讯畅通;地方安定,民风淳朴,班子成员开拓创新意识强;村民收入以工业企业、种养业和外出劳务输出为主,2005年实现人均收入5480元。近几年,沙龙村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应梅的带领下,先后投资1500万元,对中心村进行规划,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士地整理、基础规模等进行了整体开发,效果明显,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示范村的骨架网络。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报道视角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地有关新农村的报道已经进行了不短的时间。在成绩之外,一些地方媒体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宣传内容偏窄,宣传重点不够突出等现象,使新农村建设宣传的效果打了折扣。主要问题表现如下:不切实际,盲目夸大。一是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为地方政府形象造势,有做秀之嫌。2006年10月20日,某报刊登一篇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图书馆存在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体之中,有责任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现状入手,阐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地方高校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目了然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新农村建设,规避报道误区误区之一:建设新农村就是“克隆”城市,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绝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成“修马路、建楼房”,应认识到它包含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自然生态的尊重。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起先导、主导作用,但最终还要靠农民自己来建设。因而,在报道时千万不能“只见干部,不见群众”、“只提财政投入,不言百姓参与”、“当作一任领导的政绩,不作百姓的共享成果”。误区之三:取消农业税,万事大吉,一了百了。有关专家曾提…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广电传媒类专业的主要组成,地方高校通常将这两个专业共同设置在传媒院系中。但是,二者无法做到优势互补、相互支撑,传统文科建设思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广电传媒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需要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引下探索与实施新的专业建设路径。重庆文理学院探索与实施了广电传媒类专业“四位一体”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专业教师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创作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为地方高校广电传媒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多种媒体(如第四媒体的兴起)“叫板”,21世纪的县市党报在强手如林的新闻传媒舞台上必须“小中见大”,小报“大”办,即表现大主题,展现大视野,体现大气派,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确立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争取新的发展。 小报要有大主题 报纸抓导向,必须抓主题。主题是导向的基础,同时也影响和制导着版面布局。 县市报作为县市党委的机关报、区域性报,当然要以地方新闻为主,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展开多层面的新闻报道。但是,这个区域性层面的报道只是日常报道,尽管这个日常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李彬  霍速 《新闻传播》2009,(10):59-59,61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的媒介生态状况表现出供需失衡的倾向.这其中有农民媒介素养问题.更主要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农”传播能力问题。追溯其根源.高等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的终端是影响媒体服务“三农”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托农业院校的“近农”资源优势.以实践为中心.建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传媒教育观念,是农业院校传媒办学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档案时空》2006,(8):45-47
衡阳市:档案局践行“八荣八耻”;邵阳市:开展档案工作三“十佳”评选活动;常德市: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株洲市:市委市政府每月督办档案工作;湘潭市:档案局指导新农村示范村档案管理。[编按]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 《新闻界》2001,(5):24-25
任何报道不可能要求永远热闹,但像西部大开发这类报道,由于它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的经济政策,同时带来持续的社会变迁,因此需要与此相对应的可持续报道。我国的传媒也有责任为西部大开发持续提供理性和精神力量。根据现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以下诸话题至少在最近几年都可供传媒持续报道。一,在市场经济手段与政府行为关系方面做足文章西部大开发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便发生在这个领域。面对许多经济行为,一些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赶不走、挥不去的“包办情结”。没有人怀疑政府的作用,但是“政绩”不在于政府直接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