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纪元 《师道》2010,(10):26-27
【片段一】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生:老师画的是一张弓。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于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生:于老师画的是一张弓。师:这叫什么呢?(于老师用手指着弦)生:这叫弦。师:(又画了一支箭)这又是什么呢?生:这是箭。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  相似文献   

3.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生。: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相似文献   

4.
一、情境导入型 看图导入.如:如教学<荷花>时,可以直接出示荷花挂图用导入语导入. 绘图导入.如于永正老师教<惊弓之鸟>先在黑板上画出弓、弦、箭. 用音乐或歌曲导入.如:教学(月光曲>时,于永正老师上课伊始用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导入.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然后写作。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张脸谱:一张眉毛、眼睛、嘴角都向下垂。老师问:“这两张脸谱,哪张代表快乐,哪张代表忧伤?”  相似文献   

6.
表情大PK     
朱宸 《辅导员》2014,(8):60
正"表情大PK"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始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张像飞饼一样的脸,仔细一看这是四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接下来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老师请了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帮四张脸画上自己喜欢的表情,其余的同学在本子上画。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班级好热闹呀!有的同学正眉飞色舞地画着喜笑颜开的"笑脸",有的同学正专心致志地画着泪眼汪汪的"哭脸",还有的同学绞尽脑汁画与众不同的"怒脸"……我画的是一张怒气冲冲的脸,我先画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圆的认识的课堂导入(陈老师)师:我们先一起做一个游戏。(老师示范表演:一段细绳,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用手拽着甩小球。)生:学生模仿老师甩小球。(玩得很高兴)。师:用这根细线,一端系上一根粉笔,另一端用手按在黑板上,把刚才小球运动的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画,再请学生自己画一画。)  相似文献   

8.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9.
上课了,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等腰梯形,然后问道:“同学们,你们谁能用画一条直线的方式,将这个等腰梯形平分成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大家拿起笔,在纸上画来画去。画了很久,都画不出来。有位同学鼓起勇气站起来说:“这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张老师问。大家都被问住了,不知该点头还是摇头。这时,张老师拿起一枝粉笔,横躺在黑板上,由上而下,画出了一条与梯形顶边同样宽度的线,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顿时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都“噢”了起来,有一位同学表示了不同意见:“这哪里是一条‘线’?明明是一条带嘛。…  相似文献   

10.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2,(35):35-36
上课铃响了, 同学们快速走进教室。这堂是大家最喜欢的心理健康课, 美女于老师已经等在教室门外了。教室里安静下来, 于老师微笑着看着同学们, 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在我们人生的坐标上" 几个大字。"同学们, 这是我们这节心理课的题目。请大家准备一张纸。"于老师带领大家画 " →", "请大家画长一点哈!" 老师说。"老师, 你让我们画的是数轴吗?" 有人问。  相似文献   

11.
课始,老师让孩子们在黑板上随意画一位小朋友的脸。孩子们兴致很高,都挤着上前画,一会儿,黑板上已画满了圆溜溜的脑袋。老师首先鼓励大家:“刚才同学们画了许多小朋友的脸,瞧,表情还特别有趣!”孩子们很高兴。“可是小朋友的脸是不是都长得这么圆?”“不是。”孩子们摇摇头,低声回答。“那么我们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着带来的镜子仔细地看了起来,老师抓紧时间在黑板上贴了张脸型示意图。“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脸型,上面有没有你的脸的样子?谁胆子大,到前面认一认。”王明走到尖脸型旁一站,嘿,也是尖脸…  相似文献   

12.
“0”的认识     
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小朋友们,知道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师训琐憶     
中学时代,我有位老师叫张亚民,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但从没见他扳着面孔训过人。而常常是以物喻理,循循善诱,使人心悦诚服。以下四则,全是张老师对我的耳提面命,以至二十几年过去,至今记忆犹新。今实录其事,以为永诫。“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一次,上汉语课,我因为在课堂看小说而被张老师点了名。他叫我到黑板上做习题,递给我两支粉笔,让我用两手同时画出两个图形,叫作“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当时年幼,不懂张老师的用意,竟认真地在黑板上画起来。可是真怪,两只手象故意捣乱似地,这边画圆,那  相似文献   

14.
【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一个黑点。”  相似文献   

15.
贴鼻子     
上课了,王老师笑眯眯地 走上了讲台,说,"同学们,我 们今天搞活动。"大家一下子 高兴起来,都在想:是什么活 动?好不好玩呢? 过了一会儿,老师拿出了 一张画贴到了黑板上,我们一 眼就认出了画上画的是三毛。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下午,在少年宫教室,老师组织同学们做给娃娃添鼻子的游戏,规则是罩上眼睛,原地转3圈后再填鼻子,填对了,就给他掌声。老师先让小画家陈静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娃娃脸:圆圆的脸肉嘟嘟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还有两个小酒窝,非常可爱,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有着十余年教龄的美术教师,经常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老师,这张画我画得像不像?”“老师,这张静物画我怎么画得与实物一点也不像?”……从学生这些简单的提问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绘画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的水平上。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先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准地画一物体,并规定好,先画左,再画右;先画上,再画下。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将画画得很像。长此以往,结果是学生的模仿能力增强了,而个性却没了。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本无可非议,但模仿却不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讲,…  相似文献   

18.
“我今天非常生气。大家看看黑板上的画!”老师生气地站在讲台上。黑板中间画着一头长着驴耳朵的猪.右边写着:我帅吗?左边写着:这是我画的。  相似文献   

19.
画鼻子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做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画鼻子. 只见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再在它的头上画了三根毛,脸上画了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和一张咧开着的大嘴巴.咦,怎么少了一个鼻子?老师指着娃娃说:"多可爱的一个小娃娃啊!可惜少了鼻子,谁帮他画上去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杨杨你来试试看."老师笑眯眯地指着他说.  相似文献   

20.
这是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节课。那天,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嚷成了一片:“老师,你看黑板上。”我转头一看,不知是谁在黑板上给我画了一张像,旁边写了字——毛老师,我把你画得帅不帅?我先是一愣,又是一怒,然后一想,笑着对学生们说:“看来你们对我很感兴趣。”“哈——”学生中传来一阵笑声。班上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