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外贸依存度和经济结构变动对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就业结构的演变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贸依存度每提高1%,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0.03%,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0.0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0.03%;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下降0.09%;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每上升1%,就业比重上升0.58%;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上升1%,就业比重上升0.68%。因此,广东应加快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的是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对芜湖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分析中发现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贡献度最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就业结构分析发现芜湖市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最大;并对两者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芜湖市的第一、三产业人才过剩,而第二产业却供给不足。利用计量模型做了回归分析,提出政策建议,认为须加强第二产业的就业供给,同时要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率来吸纳就业。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泛长三角地区2003-2011年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数据为研究基础,借助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和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原理,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行业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泛长三角地区行业就业结构信息熵呈波动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行业就业人口分布集中有序,工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空间维度上,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行业就业结构信息熵大体由内陆向沿海呈阶梯状递减的趋势分布。信息熵低的城市,其工业和服务业区位商都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数据     
《职业技术教育》2012,(30):22-23
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4.8∶29.5∶35.7,其中一产就业比重继2003年稳定下降到50%以下之后,2008年又进一步下降到40%以下;二产就业比重由2002年的21.4%上升到29.5%,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三产就业比重则由2002年的28.6%增加到35.7%,年均增加0.79个百分点。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2019年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近五年硕士研究生就业落实较好,年均初次就业率为97.3%;多数毕业生愿意留在广西就业,且广西生源更偏向本地就业,但近五年在广西就业人数占比逐年下降;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占比最高;从就业质量看,男生月薪高于女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工业化模式的一般分析,结合陕西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原有军工企业比较多、有优势这一特点,探索陕西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特殊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和新思路。认为陕西的工业化严重滞后于城市化。陕西发展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应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应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结构升级作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应以杨凌模式作为创新模式和思路,在改革、开放和开发中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跨越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第一产业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动力;第三产业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辽宁省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尚需不断完善。由此带来的启示,一是第三产业仍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二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三是高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四是学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就业门路,为城乡劳动者新增了两亿多就业岗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伴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68.7%下降到50%,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了1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统汁局有关部门分析,我国就业结构出现了重要变化。至1993年底,就业结构呈现出十大特点: 一、就业人口不断增加,但占劳动力资源的比重有所下降。到1993年底,全国从业人数为60220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居民生活与社区生态发展的核心。台湾产业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就业人力由农业部门移转到非农业的工业与服务业部门。在就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人力资源发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明显的是就业人力教育水准普遍提升以及高等教育学生的专业训练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不在于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的大小,而在于产业结构是否符合该地区实际。河南人力资源的状况决定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河南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仍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而就业的压力也要求河南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1978-2009年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河南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大力发展和调整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与之相关的产业结构不断演进。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居民收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不平衡,从经济发展的布局来看,经济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产业结构不平衡。中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过大,同时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偏高,中国仍然只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分析1997—2013年间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变动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处于结构劣势,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势并不明显,导致河南省产业总体表现为结构劣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处于竞争劣势,第二产业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导致河南省产业总体上表现为竞争优势。河南省需要逐步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竞争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就业转向非农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实证分析得出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农业演进路径: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就业,而农业生产率提高则减少就业,总的影响是排挤就业。因此,劳动力转移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化的历史趋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技术进步路线,大力发展现代大农业,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河南的服务业比重居全国最末位,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及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河南省经济结构已逐渐演变为"三、二、一"产业模式。"三、二、一"产业模式的确立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劳动力就业发生转移,因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课程提出新的要求。研究以近几年的产业值和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等相关数据建立河南省经济和职业教育数据库,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SPPS13.0软件拟合,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之发生改变的是就业结构。但是到目前为止,河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科技含量低、第三产业裹足不前。因此,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产业调整方向。另外,十二五期间各行业的就业结构正在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这对高职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也必将影响和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型城镇化基础增强,非农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城镇化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城镇环境质量提高,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但是,城镇化未能与工业化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协同;城镇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对称;第二、三次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呈现扩大趋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比重;增强城市的异质性,加快城市圈建设,努力形成新城镇集群;积极扶持壮大县城,着力建设重点小城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制度,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都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工业结构演进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轻重工业总体结构演进符合工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但轻工业内部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比重偏低,而重工业内部加工工业比重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制造业中机械工业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有悖工业内部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产品结构20年没有明显改变,优势产品仍以原盐、生铁、钢、平板玻璃等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工业结构亟待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