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认为,能达到心与心交流的课才是好课,即上到孩子心里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呢?一、把孩子当成朋友,按需要设计教学了解孩子,知晓孩子的心里,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的朋友,敢与你交流,敢在你面前表现自己。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构架的基石,以学生好学为基本取向(而非教师好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提倡学习取向为教学…  相似文献   

2.
不少家长常以“我的用心是好的”来为自己教育子女时言语粗暴找借口。其实,最好的方法,恐怕还是内在用心和外在形式的统一与和谐。有时候,一句话能够毁掉一个孩子,一句话也能够触动一个孩子的上进心,因此,家长们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巧向孩子说“心语”。知心话语含情说。为什么孩子之间知心话能说得开、听得进?因为他们的性情相通,情境融洽。大人要同孩子说上知心可心的话,就要注意先创造这种融洽的情境和氛围,隔代人心与心的交流才有可能在共同情感氛围中完成。开心话语带理说。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理不痛快。但是开心话应尽量显其幽…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 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一些心理或 行为问题时,许多家长想到了带孩 子去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与心 理治疗。但有些家长对于什么是心 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孩子出现哪些 问题时需要去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 疗,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 疗时又应该注意什么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鹏 《教学与管理》2006,(11):35-35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认为,能达到心与心交流的课才是好课,即上到孩子心里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心罚"已成为校园中需要认真对待的现象."心罚"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毕业半年有余,一直想对孩子的第一个母校说点或者写点什么。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切的,从经常洋溢在孩子脸上的笑容,从孩子与我们交流的幼儿园的人和事,从孩子情不自禁流露出的对幼儿园的喜爱,我确信实幼的教育就是最美的教育。最美,美在根植于心的文化和理念。幼儿园早早就让孩子们参与升国旗,让孩子们模拟民族大联欢,让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在"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2,(4):56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需要运用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与孩子沟通同样需要技巧。应该说,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与孩子能够心与心地交流。换言之,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赢得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8.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9.
有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太切,甚至已经达到了“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地步。在本来是非常容易辨别的是非、真伪面前,辨别能力却大大地打折扣,严重缺乏识别能力。只要有人说能使孩子聪明、提高智商、把孩子培养成才,不管是真是假,先试一试再说。听说人家把一个聋哑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那一定有什么“绝招”。于是,便趋之若鹜,紧紧追随。究竟该怎么看“赏识教育”,本刊特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赵忠心教授,谈谈他对“赏识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说:“越来越不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你问他,他也懒得告诉你。”实际上,孩子并不愿意封闭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不正确的交流方式阻碍了孩子与自己的沟通。 父母与孩子能否沟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是否正确。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家长,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反之,若一开口便是  相似文献   

11.
建议:请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一起测试!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与期望,自然不言而喻。孩子就像一本书,通过阅读交流,父母才能了解这本“书”还存在哪些问题,还需要充实哪些内容。在此,我们为您设计了一份试卷,请您和孩子各答一份试卷,最后,请以孩子的答卷为标准答案,看看您对孩子了解多少,看您是否是孩子最忠实的读者。请答卷:1.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最怕吃什么?2.孩子最喜欢什么颜色?3.孩子最要好的朋友是谁?4.孩子最喜欢哪门功课,最不喜欢哪门功课?5.孩子最喜欢什么动物?6.孩子最苦恼的事是什么?7.孩子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是什么?8.孩子最喜欢哪位…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后再接受老师所施加的教育。作为教师,若要获得学生的喜爱,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并不总是敞开的,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呢?一、俯身说话——用孩子的心态对待孩子  相似文献   

13.
母亲情怀     
读懂母亲的心,需要理解和沟通,甚至需要对亲情的自我反省。每一个孩子要多看看母亲的眼睛和那渐渐衰老的脸庞,母亲是多么渴望与孩子的交流和得到孩子的关爱呵。——编者  相似文献   

14.
一、实践之中,发现心育新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对下一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也逐步增加.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的特殊性,许多家长疲于为生计奔波、为工作操劳,对于子女的心灵世界缺少必要的呵护. 1缺乏相应的心育策略——无奈 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我们总能从家长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回到家,总是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说他也没用,已经习惯了;孩子慢慢长大,却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太愿意与人交流,问他半天也不会跟你说几句,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大人的话了,稍不顺他的心,就会与大人顶撞,真拿他没办法…… 如此之类,看似生活琐事,却源于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疏漏.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有时是教师,有时是妈妈,有时是朋友,有时还是……但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必须要学会与孩子对话。所谓“对话”,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你问我答”,而是对话者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已逐步被视为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甚至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  相似文献   

17.
"我的孩子什么兴趣班都不喜欢,怎么办?" "我的孩子什么兴趣班都喜欢,应该都让她学还是我替她选呢?" 这是不同家长反映的两个问题,表面上看,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同.其实,这是同一个原因所致,那就是孩子没有选择权,无论是上兴趣班,还是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数情况是第一种,家长替孩子选择了画画、舞蹈、书法等兴趣班,孩子当...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沟通"?沟通,也就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家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成功地发挥家园教育的合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因此,教师也要注重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无论采取什么沟通方式,都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几乎每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每个孩子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2,(7):56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需要运用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与孩子沟通同样需要技巧。应该说,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与孩子能够心与心地交流。换言之,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赢得孩子的心。在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沟通的技巧,和爸爸妈妈们分享。孩子似乎没长耳朵"童彤,怎么把书扔得到处都是,快来收好!"爸爸对女儿发出了命令。此时,爸爸在客厅,孩子在她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