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是有很深层的制度和政策原因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忽视债务融资,这种不正常的融资模式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完善公司内部、外部治理结构,健全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一系列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省2003 - 2010年上市公司的财务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债务水平与经营绩效呈倒U型结构;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从分行业以及融资内部结构角度来看,内源融资与债权融资对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而股权融资呈现一致负相关.所以上市公司需注重行业特征,调整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监管机构营造上市优胜劣汰机制,规范股权融资.这意味着融资结构优化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阐述融资方式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状况,并详细分析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热的原因,提出了适当增加债务融资,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是受到监管机构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新黄浦置业2001年的配股行为、投资绩效及其股票市场反应。结果表明:(1)新黄浦置业的内部现金流和债务融资能力可以支持其下一阶段的主业发展,并不需要配股,2001年配股属于过度股权融资行为;(2)新黄浦置业以往在高科技领域的多元化投资基本上失败,资本配置绩效差,自由现金流充裕容易出现资本配置不当行为,降低企业价值。最后就分析结果对再融资监管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及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实践,企业优序融资的模式是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与此截然相反,表现为:内源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非常低,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依次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典型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也是近年来一度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债务融资对企业过度投资约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融资行为的差别将对企业投资决策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上市企业偏好股权融资并存在股权融资使用效率偏低。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得出债务融资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过度投资的行为,但是它能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点,从而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非效率投资方面发挥着作用。并对如何促使债务融资发挥以上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全新的透视,从理论上确定了基于债务融资约束下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均衡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与受到的债务融资约束相关,股权融资偏好在百前的融资环境下有其合理之处。基于转轨经济的国情,放松债务融资约束,完善融资环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揭示了企业的最优融资顺序为: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典型的股权融资偏好,与西方现代企业在融资偏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现代企业在融资偏好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这种股权性融资偏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绩效。这种制度安排可分为基于代理理论、产权理论的公司内部治理和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外部治理。董事会在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的差异,企业的融资结构各具特色,故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仍可分为股权分散型、股权集中型和家族控制型等几类。  相似文献   

10.
与外部资本市场相比,内部资本市场具有降低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减少激励摩擦的优势,能起到提高企业内部资金配置效率并放松融资约束的作用.在金字塔式持股结构下,基于不同的股权结构和股权性质,内部资本市场充分发挥了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并且国有和民营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效应发挥的程度有所差异,两权分离程度也影响着内部资本市场的放松融资约束功能的发挥.这一研究对于优化我国企业集团资本结构,正确引导内部资本市场融资,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而相对忽视债务融资,这种现象违反了融资秩序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存在偏差,对公司融资后资本使用效率、投资者利益等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入手,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从股权结构、融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改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融资.根据Myers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公司融资顺序应该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而在我国的市场上,却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对此,理论界一般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文章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同时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融资市场结构优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与融资结构优化是一个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应以股东财富价值为目标,追求财务可持续增长速度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平衡。高速增长时,企业应按内部融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外部股权融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避免出现无效高速增长。在企业处于低速增长时,应重点考虑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把控好股利分配政策,避免导致无效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背景下,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其影响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相比于大型企业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对小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和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如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债务融资会减少企业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提高经理人败德行为的成本与风险,从而降低股东-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约束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我国政府干预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弱化了债务融资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使得债务融资对非国有企业的治理作用强于国有企业。而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债务融资的硬约束作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省2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聚类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效率分析。研究表明,中小板企业在融入资产的配置效率方面更为关注自身盈利状况和成长前景,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节约融资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效率偏低。对此,我国中小板企业应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杠杆作用,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强强联合和以强带弱的途径分散经营风险,在扩大规模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融资方式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到经营绩效及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也影响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融资方式及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建议通过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债券发展提高长期融资比例等措施来优化融资结构,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采用不同的融资工具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和企业治理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治理结构呈现出由股权和债权共同决定的特征。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已成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因素,二对企业绩效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环境管理成本与绩效是目前学术研究热门话题。国内学者对环境管理的成本与绩效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道德与简单的会计绩效层面。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行业之一的旅游与酒店业,其行业特征与环境管理密切相关。以2009年至2011年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旅游酒店行业公司环境管理投入对企业可持续性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环境管理投入有助于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而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可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从企业融资角度解释了环境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债务融资在吉林省医药企业外部融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解决吉林省医药企业经营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使吉林省医药企业资金的来源呈现多元化。本文论述了债务融资对吉林省医药企业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吉林省医药企业债务融资偏好,通过对债务融资风险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找到债务融资的主要风险和成因,以及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合理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