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低年级阅读教学不同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不能蜕化为枯燥的背诵课文、抄默生字,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对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和尝试。一、初读课文,不妨大声朗读在低年级阅读课堂上,我们屡见这样一幕幕场景,初读课文前,教师这样要求学生:请  相似文献   

2.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3.
初读反复读精读──谈“九义”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臧蓓过去低年级阅读教学讲读课文之前,把生字读音,析形,释义同步进行,这样离开了语言环境,识字效果不理想。“九义”教材重新明确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把识字教学与发展语宫,友展思维,培养能力自机地结...  相似文献   

4.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课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也要靠读。低年级读的训练尤其要注意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让学生通过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按初读、再读、细读三步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初读识音辨意,重在读通课文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1.通过对中心句质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以课文为蓝本。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质疑。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比较容易地找出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他们已经学会了找中心句。《葡萄沟》一课,学生通过预习,初读几遍课文后,很容易就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中,我们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识字教学三步走”的基本程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的要求之一是正确地朗读课文,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文中识字。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老师范读课文或者听录音,学生指着字来听,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  相似文献   

8.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河南张衡一、指导读课文在讲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初读一下课文,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读书的训练,而且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分三步去读课文。第一步:要求先试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阅读和写作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但它们却可以互相促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题目、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理解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实践中,我们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识字教学三步走"的基本程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的要求之一是正确地朗读课文,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文中识字。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老师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并启发学生质疑。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为了让他们积极思考,学会质疑,我这样启发: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现在提出来。小学生求知欲很强,于是争先恐后地提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重要的或不大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正确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初读是指通过对课文的初步通读,获得关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初步印象。它和精读、品读、美读相对而言,目的是为深读课文打下基础。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起着重要作用。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就教学流程而言,块状阅读,从"块"入手,框架推进,减少头绪,便于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亲近文本,与文本及其蕴含其间的情理接触,从整体上把握整篇课文。这样,更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语文素养。本文仅从"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方面做一些实践层面的探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初读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现象一】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如一位教师教《小动物过冬》,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再读课文,并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小动物过冬  相似文献   

18.
一、初读环节,严把读音关以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环节,往往只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识记生字,在公开课或参赛课上,表现尤为突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由于阅读水平低、阅读能力差,自由阅读时,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是走马观花,就是思想开小差。一本书翻完,阅读的收获很少,有的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人公是谁都说不清楚。这样的自由阅读课,根本起不到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作用。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每篇课文的教学在切入精要之处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把握,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时,讲读课文内容精深,文辞优美,多以教师优美动听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