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有效、重要的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多优点,在提高石油烃的生物可利用性上更加高效,提高了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于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的生物修复技术,现阶段我国应优先考虑使用的处理技术。文章的研究重点是在自然环境中分离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分离选育出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优良石油降解菌种,并对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离子分析、薄层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确定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脂肽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类具有很强表面活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本文对脂肽菌的筛选、脂肽分离提取、产品评价进行了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3.
防城港港区石油污染海洋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泽全  于皓 《大众科技》2011,(4):110-111
文章概述了石油污染在海洋中的原因、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危害,针对可能突发的漏油事件提出了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在原有的技术措施中提出了微波技术、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基因工程菌等新途降解海洋中的石油污染.为防治石油污染提供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LAS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产生一定毒害作用。本文阐述了大庆油田某集团表面活性剂分公司表活剂高含盐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应用紫外催化湿式氧化工艺去除废水中LAS的中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表面活性剂应用过程中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视为禁忌一般认为两者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会产生沉淀或絮状络合物,从而产生负效应甚至使表面活性剂失去表面活性。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显示出极大的增效作用,这样的复配体系已成功地用于实际。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一起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强烈的电性作用,因而使表面活性大大提高。有人认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之后形成了“新的络合物”,并会表现出优异的表面活性和各方面的增效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过程中,向油层注入表面活性剂,是当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但单独使用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复配后的混合体系具有两种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又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本文分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结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点,通过现场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了复配所产生的优良性质对驱油的作用,可以在驱油过程中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如果界面张力足够低,则滞留油就可变为流动油而开采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并在诸多领域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生物材料所具有的优势在实践应用中逐渐显现出来,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材料的作用机理,本文在简单分析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基础上,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环境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保障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还有着良好的工程效益。但是,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成本比较高,这就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为此我们就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环境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首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讨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一项新型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能将原油组分作为碳源进行生殖代谢并产生酸、气、有机物及一些有利于原油开采的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文章主要论述了MEOR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采油的相关采油机理及筛选标准,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石油磺酸盐合成工艺筒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概述了实验室用发烟硫酸合成三次采油(EoR)用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的原理、合成方法及其研究现状。选用发烟硫酸作磺化剂时,获得的石油磺酸盐具有界面活性强、水溶性好等优点,并且生产工艺简单,反应易于控制,设备投资少,成本低。石油磺酸盐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被广泛采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蒋笙翠 《内江科技》2012,(1):99+144
黄原胶(Xanthan gum)是有机体在碳水化合物上产生微生物作用而生成的生物天然聚合物,它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从而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增粘、流变、抗盐和抗剪切等性能。本文主要论述了黄原胶的结构、溶液性能及其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一个富饶而远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巨大宝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底不仅有大量的石油、锰、钴、镍、铜等金属矿藏,也有着品种繁多、形形色色的生物群体,仅动植物就有40万种之多,微生物更是不  相似文献   

13.
基础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284-288
芽孢杆菌HBS-4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与原油相互作用研究;异养微生物异化还原大洋多金属结核;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加固中碳纤维板用量研究;R31空间中特殊曲线和可展曲面的奇点分类;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破坏过程的损伤模型与数值模拟;改性HUSY沸石上β-甲基萘异丙基化反应性能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开展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土壤中的未知生物资源,深刻理解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并可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方向。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不可培养,所以其生物地理学研究长期滞后于动植物的生物地理学。21世纪以来,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组学技术的突破为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成为土壤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研究重点,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种类、性质,并对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表明表面活性剂已在三次采油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明确了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石油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残余油超过50%的高含水油藏没有有效的后续开采办法。而微生物采油技术正是弥补这类问题的强力技术支撑。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是生物技术在石油开发领域中的开拓性应用,因具有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施工方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已成为一项新的三次采油技术及众多老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挺教授,致力于石油微生物学及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科学发展,他的"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是一个科学技术大规模转化成生产力的时代,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从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到崭露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综述了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分类、合成方法及独特的性质,即高表面活性、低使用浓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优良的僧水僧油性、优良的复配性能、低毒性和其它的优良性能,并认为这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具有碳氟链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被称为氟表面活性剂,它是特种表面活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是具有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一类物质,又被誉为"工业味精",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乳化、増溶、渗透、发泡、去污等作用性能。本文着重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家用洗涤剂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对表面活性剂不同性能在洗涤剂中的具体应用作了一定的分析,目的是希望大家对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混合表面活性剂修复四氯乙烯土壤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及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四氯乙烯(PCE)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淋溶机理进行研究,实验所用表面活性剂为SDS和Tween80。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溶液中Tween80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质量增溶比的规律为Tween 80SDS3∶11∶11∶3(SDS∶Tween 80),摩尔增溶比随Tween 80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采用沙柱模型考察表面活性剂淋溶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提高PCE的修复效果明显。对去除沙柱中PCE的影响顺序为:表面活性剂浓度无机盐浓度表面活性剂配比冲洗液流速。冲洗效果最好的是3SDS∶1Tween 80。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无机盐越高、冲洗流速越小,对PCE的冲洗去除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LAS应用广泛,且易在环境中残留,形成进一步污染.研究表明,残留在环境中的LAS几乎全靠微生物降解.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星湖学生宿舍生活污水排放口采集污水,对其中的LAS降解菌进行富集分离,并测定其降解能力,研究发挥降解能力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