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4页第五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案例背景 “精打细算”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力求通过“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发展推理能力,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3.使学生在应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l一年级下册第1~2页“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深刻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借助直尺,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2.在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发现小数、应用小数的过程,能识别、体会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2.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含义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主动探究数学问  相似文献   

9.
赵小明 《成才之路》2013,(16):50-5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②通过迁移类比、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交流。③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整数和自然数。②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培养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③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把小数教学划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四册讲“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在第七册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呢?这里谈些初步体会。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四册里,通过一些学生日常所熟悉的钢笔、墨水、铅笔等商品标价,对具体的小数如1.25元,0.28元、0.06元等所表示的意思,小数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是理解的。课本始终用元、角、分为例,  相似文献   

12.
季超  钱琛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18-119+12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7~89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13.
“小数的四则计算”是小学《数学》第七册,也是整个小学数学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共21个例题。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在第四册已学习了小数的简单计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册是系统地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很好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着重帮助学生明确四则的意义,理解计算法则,掌握运算规律,并加强课堂练习,提高计算能力。下面谈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两个部分。其  相似文献   

15.
“小数的意义”一课是典型的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福建省普教室特级教师罗鸣亮在其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依次拆开“神秘的信封”活动,追本溯源,恰当地利用标准图形和变式图形,引导学生逐步挖掘隐藏在“小数”背后深层次的数学之“理”,带领学生探究“小数”形成的全过程,活化了数学思维,构建了“讲道理”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3.在应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山东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小数乘小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初步体会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联系,能用小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发...  相似文献   

19.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第一节课“小数的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五小节。“小数的性质”是第二小节中的第一节课。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以及对小数的概念有了...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计算能力。2.使学生经历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