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春节,沉甸甸的。在一间阳光稀少的屋子里,我见到了阿娘(宁波话,奶奶)。其实很久以前,她就已经没有思想意识了,不知道任何事情,不认识任何人。只记得以往每次去看她,叫她一声“阿娘”,她会应人,会笑。而那天走进去,她却没有认出我来一一她全身蜷在一张藤椅上,叉着手,别无其他动作,就连坐姿也好像刻意摆放一般。我轻轻地推她,想要让她靠到椅背上,然而伸手一磕,感到的只有僵硬,她早已无法舒展身体。我看到,她是被一条宽布带系在椅背上的。  相似文献   

2.
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是助词,无实际意义,加在称呼之前,表示亲切。现在我国很多地方仍有称呼父亲为“阿爸”(如四川)、“阿爹”(如浙江)的。“阿”作为词头,在汉代就出现了。它先用作疑问代词“谁”的词头,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以后用作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如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叫爷爷为“阿翁”、母亲为“阿母”、兄长为“阿兄”、姐姐为“阿姊”等。这里的“阿爷”是指木兰的父亲,翻译时用“父亲”一词即可,“阿”字无须翻译。“大儿”,课本及各种选本都未加注释,也许人们认为它是人所共知的,用不着赘言。按常理来说,“大儿”是几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阿爷”——木兰的父亲肯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8,(4)
我的家住在江苏省盐城市八菱花园15幢502室,家中有5位性格均异的主人。"男一号"就是我的阿爷!他已经是71岁的高龄了,可我在他身上怎么也找不到"古稀老人"的影子,他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老小伙儿"。阿爷身高1.7米,走起路来腰不弯,背不驼,一口气可以爬上我们家5楼,速度快得连我都赶不上。  相似文献   

4.
韩智昆 《初中生》2008,(3):50-51
在深圳大学的时候,一位来自韩国首尔的初中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用听来的韩语“阿娘喀噻唷”跟他打招呼,他用标准的韩语也向我笑着说“你好”,然后郑重地纠正我的发音,又教我用韩语说“再见”。我们聊了很久,我用汉语,他用韩语,他哥哥为我们当翻译。其实我的大部分话他都能听懂,之所以请他哥哥翻译,是因为他讲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临分别时,我们理所当然地成了忘年交。最近,他给我发来邮件,写他对中国开放城市深圳的美好印象。  相似文献   

5.
碧之歌     
朝华君成婚的消息,还是一只斑鸠告诉我的。 消息都传遍了三界十林了只有我还蒙在鼓里。难怪最近阿娘不让我出府.哄骗我近来三界不太平.原来是怕我伤心。  相似文献   

6.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整首叙事诗主要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与准备过程,艰辛的征战生活和凯旋回家三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的三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互文修辞句。分析这些互文句,有利于理解木兰的形象。木兰在“点兵”“军书”“卷卷有爷名”而“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从小的方面说,木兰是孝女,能够体贴年迈的“阿爷”,主动承担起“从军”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说,…  相似文献   

7.
《本兰诗》千古绝唱,拟声词遣用有方。唧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乡里农家,一片寂静,“唧唧”的虫鸣,声声入耳。就在这静谧的气氛中,木兰在织布机上,勤劳而作。忽然机停梭止,沉重的叹息一声接一声压倒了“唧唧”的虫鸣。原来是可汗点兵,而阿爷年迈,又无长子,难以应征。细品这里的“唧唧复唧唧”的虫鸣声,在达意传情上有奇妙的效应:一方面以动写静,渲染  相似文献   

8.
学习《木兰辞》,大家都说木兰是“爱国精神”的典范。我却不这样认为,理由如下:木兰在叹息声中出场,因为“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正是由于“可汗”的无理征兵才使得孝敬父母的木兰为解父难,无奈之下,被迫从军。“东市买……西市买……”,很多人认为这几句表现了木兰从军的积极性。记得古诗中有“鱼戏莲叶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诗句。这只是一种铺排手法,怎么就能体现木兰从军的积极性呢?当出生入死的木兰得以幸存回家时,家人欢迎她的场面是多么热闹,木兰对还女儿…  相似文献   

9.
二、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木兰诗》与另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木兰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历代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木兰诗》这块美玉那璀璨的光芒。首先,我们来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一下诗中的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快速阅读后思索片刻,举手。)生1:我觉得木兰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女孩,她能体谅家中的困难:“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决定“从此替爷征”。生2:木兰不看重高官厚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荣誉和地位面前能从容地放弃,选择一种“愿驰千里足…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木兰诗》的思想主题,历来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赞颂了木兰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笔者以为,与其说它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还不如说它是一曲凄凉的战争悲歌。透过明朗欢快的笔调,我分明听到了一种愁苦的悲音,“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军情十万火急、战云笼罩的情况下,一个弱女子的声音谁愿意去聆听?于是英雄的豪迈气概,掩盖了脉脉的儿女情怀。除了匆匆地替父出征,木兰别无选择!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战争是残酷的。借助“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见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相似文献   

11.
热烈的弦乐停了下来,只剩一只筝轻轻地拨。黄五娘坐在绣楼窗前,微微蹙着眉,想着想着又淡淡地笑了,轻吟道:“兰闺徊梦碧烟横,千里明月千里情,此处荔丹能醉客,何须风雪海天行。”丫鬟益春笑着过来:“阿娘……”她的脸腾地红了,似乎那筝拨乱了她的心。  相似文献   

12.
此情此景     
大年初二,阴雨蒙蒙,阿姨、舅舅各一家子走过两三里的泥泞小路,回家给外公、外婆拜年。情景一:阿姨、舅舅一进门便高喊:“阿爸、阿娘,我们回来给您二老拜年啦!”闻声出来的外公、外婆高兴地应着:“回来啦!”子女们围住二老:“爸,妈,祝您二老健康长寿,万事顺心!”外孙、外孙女围住二老:“外公、外婆,祝你们身体健康,长命百  相似文献   

13.
捉“虱子”     
我想,你们一看这个题目,一定以为妈妈在帮我捉头上的“虱子”,其实不是,是妈妈在我的作文“里抓”错别字。我的作文虽然写得还算好,但错别字也不少,这严重影响了我的作文成绩。你看,作文本就像我的脸面,字就像我的头发,而错别字就像是爬在头发上的“虱子”,头上有虱子,多难看呀!妈妈决定帮助我纠正错别字——捉掉可恶的“虱子”。我经常“把抓”右边“的爪”写“成瓜”,妈妈说“,抓”就是“用爪”去拿,要是你写成“瓜”,就等于你的右手拿了一“个西瓜”,拿“了西瓜”之后怎能再拿其它的东西呢?妈妈这样一讲,我再不会把“抓”写“成扌瓜”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诗文,以其高超的技巧,深邃的内涵,辉煌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但仔细揣摩,觉得某些地方存有疑点,值得推敲。之一:“从此替爷征”?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巾帼英雄确实为封建时代的女性争了一口气。但我认为她的从军值得怀疑。从“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四句诗可知晓,当时木兰家里至少要有一个男丁去应征,且官府已知木兰父亲没有适龄儿子参军,所以才选定由他亲自去服役。而他家里突然冒出一个年轻的“男子”(木兰),哪来的?掌管征兵的官吏拿着“军帖”不会起疑心吗?不会进行盘问吗?须知,在…  相似文献   

15.
天黑灯光亮,阿哥拨打算盘又记帐,阿爸阿(女米)读本多,阿(女牙)绘绣幸福庄,我给阿卜阿娘读报纸,我家是个大学堂。(注)这是花垣苗岭山寨小学生唱出来的儿歌,这首歌描绘出苗族人民文化大翻身的一幅美丽图景。说起学文化,真是苗寨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大喜事。在旧社会,象牙友这样大的一个苗家山区,就没有一间学校也没有一个识字的人,当地排达一带群众叹息道:  相似文献   

16.
流泪的微笑     
《中学生电脑》2008,(7):94-94
秋风起.心中陡然萌生起一种莫名的忧伤.菊残荷尽.死亡是这个季节的流行色。去了.都去了.阿爷在悲怆的唢呐声中.永远地埋在一堆黄土之下.只是那些遗留的物品.像一个个符号.烙印在我心中.牵扯着记忆.将往日的一切都扯出来.我感到自己的咽喉中涌着一股苦涩.吐之不去……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卖菜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那家公司倒闭了,我就失了业。我只好重新去找工作,这一找,就找了半年。半年后,我依然在家里待业,苦闷极了。父亲问我:“这半年里,难道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你?”我说:“有,可是工资太低了,月薪大多只有七八百元。”父亲说:“七八百元就七八百吧,先干起来再说。”我说:“那怎么行?我在原来那家公司月薪是两千元的,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两千元的工作。”父亲笑一笑说:“跟我去卖一天菜吧。”我想反正没事干,就答应了。我和父亲卖的是菜花,在市场上一摆开,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这菜花怎么卖?”父亲说:“一块钱一斤。…  相似文献   

18.
钱仁杰 《家庭教育》2010,(11):24-24
“来吧,老爸,就下一局,马上就好的。”“你小子,最爱耍赖,那咱们可说好了,不管输赢,就下一局。”“好,好,今天就一局定胜负!”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爸终于答应了。我和老爸摆好阵势,准备开战。我先来了一个“当头炮”,老爸也不假思索来了“当头炮”,我的“车”“马”长驱直入,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烈进攻,可谁知老爸早有防备,我的“马”就此捐躯。棋盘上风云密布,  相似文献   

19.
不想长大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快快长大吧!”我说:“我不要长大,我一长大你就老了。”于是,我就在这“不想长大”的意念中渐渐长大成熟了。几乎失去记忆的小学、懵懂的初中,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就这样过去了。有时面对繁重的功课,脑子里也会萌生出“如果现在是小时候就好了”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逃家小狗     
从前有一只小狗,她很想离家出走。一个炎热的下午,她对爸爸妈妈说:“我要离家出走了!”“如果你走了,我们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小宝贝!”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如果你们来追我,我就变成橡皮擦,让小朋友把我带走。”小狗对爸爸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橡皮擦,我就变成铅笔盒,让你永远在我的怀抱里。”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铅笔盒,我就变成一双漂亮的鞋子,让你们永远抓不到我。”小狗对爸爸妈妈说。“如果你变成一双漂亮的鞋子,我就变成鞋子的主人。”爸爸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